劃清重大界限 筑牢思想防線
——《劃清“四個重大界限”學習讀本》讀后
《求是》雜志原總編輯 邢賁思
為了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使他們更加自覺地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劃清“四個重大界限”學習讀本》(以下簡稱《讀本》)觀點鮮明,論述准確,視野開闊,說理透徹,是一本思想政治理論的好教材。
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為什麼首先要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如果我們的黨員、干部連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是反馬克思主義都分辨不清,又怎麼能做一個合格的黨員、干部,做一個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呢?《讀本》從理論、歷史、現狀三方面論述了在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馬克思主義和別的理論的根本區別在於它是工人階級的世界觀,是工人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學習和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是要死記硬背它的詞句和個別結論,而是要把握它的立場、觀點、方法,領會它的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並在實踐中加以貫徹。中國人民通過長期斗爭實踐和反復比較考量,才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它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隻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新形勢新任務對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決策,並把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確定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首要任務。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在中國的指導地位,是經受了歷史檢驗的。有人想用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理論來反對、攻擊馬克思主義,隻能是心勞日拙,是決不可能得逞的。
劃清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關系到怎樣認識和對待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讀本》對此作了深刻分析。一種所有制是否優越、合理,判斷的標准隻有一個,那就是看它是否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之所以為社會主義制度所取代,是因為資本主義私有制越來越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最終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社會主義所有制本質上應當是公有的,但社會主義公有制怎樣實現,要看具體歷史條件和不同國情。像中國這樣一個原來生產力比較落后的國家,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不可能一下子實行單一公有制,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會存在多種所有制。多種所有制的並存必須有一個主體,隻要保証社會主義公有制佔主體地位,所有制的多元化就不會影響我國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當前是唯一符合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所有制形式,也是唯一能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所有制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經濟多年來的快速持續發展,也充分証明了這種經濟制度的優越性。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決不能否定和懷疑,但需完善和改進。有人不認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認為隻有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所鼓吹的企業私有化和市場自由化,才是中國經濟的出路。其實,隻要看一看近年來一些發展中國家實行私有化、自由化所引發的嚴重惡果,答案就很清楚。
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是要使我們的黨員、干部認清兩種民主的本質區別,從而更加珍惜和維護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劃清這個界限的關鍵是消除散布在民主問題上的種種迷霧,還它以本來面目。長期以來,資產階級的學者、理論家把民主說成是一種超乎時代、超乎社會制度、超乎階級的抽象的東西,使不少人上當受騙。《讀本》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深入展開論述。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民主,民主總是歷史的、具體的、相對的。作為政治制度的民主,從來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任何一種民主制度都是一個階級對別的階級的統治,都是在統治階級內部實行民主,而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在歷史上具有進步意義,但它維護的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代表的是資產階級利益。資產階級在長期統治中形成的“普選制”、“三權分立”、“兩黨輪流執政”等民主政治形式,在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一定階段有積極意義。但畢竟形式服從內容,這些民主政治形式歸根到底不過是資產階級統治的一種手段,它的某些方面可以為我們借鑒,但決不能全盤接受。有人主張照搬這套西方民主的形式,是完全錯誤的。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本質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是少數人的民主,而是絕大多數人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我國實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形式。這些制度必須堅持,但同時又有待進一步完善。
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要引導我們的黨員、干部認識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先進性,自覺地抵制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文化的影響,從而在思想上構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線。這是《讀本》最后一部分的著力點。思想文化領域歷來是各種意識形態角逐的陣地,是各種理論、思潮競相表現的舞台。隨著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提高和對外開放格局的拓展,我國文化出現了多元化的情況。文化發展越是多樣化,就越要唱響主旋律,越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導地位,越要保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主流意識形態的強勢,以防止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文化沖擊我們的思想文化陣線。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要具體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了保持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主體地位,必須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面精神旗幟,以引領各種社會思潮,指引文化建設方向,統籌文化發展布局。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黨中央的決策和部署,把我國的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使我國先進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更加光彩奪目。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