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國家的發展與強盛,民族的振興與繁榮,人民的尊嚴與幸福,都離不開強大思想文化的支撐。推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自覺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因此,黨中央及時提出要自覺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是直接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方向和成效的根本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文化建設取得巨大進展和顯著成就。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且在較長時期內難以根本杜絕。這不僅阻礙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與現代化建設產生不良影響。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傳統,這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和思想寶庫。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腐朽思想文化有著深厚的基礎和根深蒂固的影響。諸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權思想,“尊卑有等”、“親疏有別”的等級觀念,“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義思想,迷信愚昧的鬼神觀、宿命論等。這些文化觀念並沒有隨著社會形態的消亡而絕跡,反而浸淫在社會意識深處,一遇到風吹草動便沉渣再起,四處彌漫。尤其是當下,一些陳腐思想和文化垃圾打著繼承遺產、復興傳統的幌子,在某些人群、某些地方、某些領域有日趨嚴重的苗頭。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們以胸懷天下、海納百川的姿態擁抱和吸納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同時,資本主義腐朽的思想觀念、頹廢的文化意識,也不可避免地隨之而來。“自私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一切向錢看是發展商品經濟的必然要求”等資本主義的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不斷沖擊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理念。一些人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國家意識淡漠、社會責任感缺失;一些人道德水准下降,重利輕義、貪圖享樂,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和紙醉金迷的生活;一些人為了追求財富和物質享受,不惜觸犯黨紀國法,走上犯罪歧途。
因此,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准確的辨識力,正確區分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在承傳和弘揚傳統思想文化精華,學習和借鑒外國成功經驗的同時,抵制剔除其糟粕和不良影響。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努力構建具有廣泛感召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奏響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音。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