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程是研究和探索如何將理論命題轉化成操作性命題的理論和方法。社會工程是借鑒社會科學、工程科學和系統論的思想,汲取工程思維方法,規劃社會藍圖、設計社會發展模式、制定政策和制度的社會建構性活動。具體說來,社會工程還是將馬克思主義原理、原則和命題與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探索、規劃和設計社會發展模式的社會活動。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社會工程發揮其社會功能,社會工程實際構成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新領域。《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8期刊發一組討論文章。黃順基認為,社會工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沒有社會工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就是不完全的﹔人類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任務就只是停留在理論解釋上。社會工程的總體目標是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它是一門綜合哲學、科學、技術、工程與社會的學科,它為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聯盟,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李伯聰認為,社會工程研究是不同於自然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社會工程的哲學也有自己的特殊問題。在社會工程哲學研究中,探討規律和規則、原因和理由、論証和說服這三對范疇的區別是很重要的。在社會工程活動中我們應該樹立新觀念,強化規則意識、理由意識、說服意識﹔應該在新視野、新需要、新語境、新范疇中開拓社會工程哲學的新邊疆。王宏波認為,社會工程研究與具體部門的社會科學研究不同,不是以發現某一社會現象的因果關系為對象,而是以建構一個新的社會事實為目標。社會工程是一個實踐思維的領域,它具有綜合集成的方法論特征,它是多學科方法的綜合運用,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應用的一個重要形式,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工程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它的理論指導和價值統攝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隻有和社會工程實踐結合,把理論思維和社會工程思維相結合,才能加強其針對性,提升它的實效性。張雷聲認為,社會工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研究主題上存在著一定差別,但它對特定社會形態社會變遷、社會轉型的研究,卻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以新拓展。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社會工程的研究承這一理論品質,並以“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的方法”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以新視閾。田鵬穎認為,人類實踐形態、內容和環境的歷史的變遷,需要我們不斷地充實實踐的內涵、拓展實踐的外延。社會工程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人類實踐活動的典型形態。社會工程哲學是在社會批判理論解構現代社會基礎上,重建現代性社會的新哲學,它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實踐觀的方法論轉向。王國學認為,作為理論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以文本為載體而存在,而踐行這一理論的實踐方式則有兩種,一種是運動方式,另一種是工程方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也有兩種情形,其中在宏大的社會工程構建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主要形式。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工程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最新理論表現。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