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宋協娜:論中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環境建設

  2011年05月13日11:11  來源:人民網

  

論中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環境建設

山東省委黨校理論學刊編輯部副主任 宋協娜



  加強執政環境研究,是我們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執政環境是一個國家的執政黨掌握政權和運用權力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要素整合而形成的外部條件與各種社會關系網絡的總和。執政黨加強其執政環境建設,包括物質的、技術的環境建設和非物質的非技術的環境建設兩個方面。中國共產黨加強執政環境建設理論的提出,既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次重要理論創新,又是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地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創造。“黨的執政環境”作為一個理論命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是執政黨執政的整個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包括國外、國內和黨內環境三個層面﹔狹義的執政環境是指執政黨系統內部的制度、體制、機制的基本內容與組織形式。“執政環境”作為一個特定的理論命題,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一是“執政的環境”﹔二是“執政-環境”。前者側重的是描述執政黨社會行動的外部條件和現狀,並具有客觀性、發展性和變異性﹔后者重在研究執政黨執政(主觀)與環境(客觀)之間的結構和關系。由於“執政”強調的是執政黨的主觀能動性及行為方式的選擇問題,而“環境”強調的是客觀存在問題或制約條件問題。因而“執政-環境”的關系結構,應是“執政環境”研究的主要思路。

  黨的執政環境研究有內外理論界域之分。“執政環境之外部環境”,主要是從全球視角來研究加強執政環境建設問題,即以此培育和確立每一個共產黨員的世界眼光,厘清中國共產黨在加強自身執政環境建設中面對的各種國際條件和環境因素,分析和揭示全球化進程中全球執政環境的演變及趨勢,以此來思考全球性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因素對我們黨加強執政環境建設的影響。相應地說,“執政環境之內部環境”又有國內和黨內環境的區分。

  環境基質是構成人類環境整體的基本物質組成。各要素具有獨立性並存在性質上的差異,但各要素的演化卻必須服從整體環境的演化規律。這一理論基元為我們提供了理解整體環境與局部環境之間關系的視角。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綜合國力的巨大提高,客觀上改善了黨的執政環境,而整體環境的優化和轉良,必然與各環境要素實現良性發展和積極演化相聯系,這就為各環境要素良性發展提供了社會條件,隻有黨的執政環境的改善才能支持中國社會發展環境的改善,而整個國家的發展環境的改善,又會支持黨的執政環境的建設。

  當前,我們黨的執政環境整體上得到了優化,執政環境的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由於執政環境建設的物質效益顯著,從而促進了我們黨執政能力的增強和提高,即人民群眾支持、擁護和認同的非物質效益的顯現。加強執政環境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執政環境是一種社會存在,而一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既改變著原有的社會存在,又必然要對執政環境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因而當前加強執政環境建設,就面臨著七個方面的重大任務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一是如何採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二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大力加強薄弱環節﹔三是如何不失時機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四是如何加大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促進各項文化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五是如何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視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六是如何加強政治體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七是在遏制各種分裂勢力、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當前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