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1943年11月10日《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中說:“我黨自從一九三五年一月遵義會議之后,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之下,徹底克服了黨內‘左’右傾機會主義,一掃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氣氛,把黨的事業完全放在中國化的馬列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之下,直到現在已經九年的時間,不但沒有犯過錯誤,而且一直是勝利地發展著。”
鄧小平這段話不長,但包含著一些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思想,也是鄧小平一生唯一一次使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
其一,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始的問題。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始問題,學界有不同的看法和認識。有的認為,應該從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提出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論斷開始。有的認為,應該從1938年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提出“馬克思主義具體化”開始。有的認為,應該從1939年12月13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算起。多數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遵義會議開始比較符合歷史和實際。
最早提出這一論斷的是鄧小平。1943年他在北方局黨校的講話中,就指出:遵義會議之后,毛澤東就把黨的事業放在中國化的馬列主義,即毛澤東思想之下,我們的事業一直勝利發展著。鄧小平的這種認識,無疑是准確、深刻的。毛澤東本人也強調我們黨真正走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比如,1941年10月13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說:“遵義會議后,又恢復了按照辯証法行事,即按實際辦事”,“現在我們黨最缺乏的是對於中國實際的調查和研究,今后我們要使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統一起來。”又如,1941年12月毛澤東在為政治局起草的《關於四中全會以來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結論草案》中進一步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召開的遵義會議‘實質上完成了由一個路線到另一個路線的轉變,即是說克服了錯誤路線,恢復了正確路線。’”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核心、靈魂,沒有相結合並創造出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思想,就無所謂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遵義會議恢復這一正確的思想路線,即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道路,我們黨才不斷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
其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毛澤東思想。七大前后,毛澤東自己既沒有提出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並論述什麼是毛澤東思想,更沒有明確提出並論述自己的思想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是當時黨的其他領導人紛紛從不同角度論述什麼是毛澤東思想。王稼祥最早提出毛澤東思想這個概念,劉少奇在七大上第一次系統、全面地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並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1943年提出:“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論斷,從有關資料看,作為當時,軍隊干部(在八路軍總部、師一級軍隊干部中),地方干部(在中央各個分局中),作為還沒進中央領導決策層的鄧小平(1945年七大鄧小平當選中央委員),是第一個使用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並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人。
從思想理論發展規律來看,一個人接受並認為某一學說、某一理念、甚至某一概念是正確的,往往信仰一生、追求一生、奮斗一生、實踐一生。從鄧小平提出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之后的50多年的實踐歷程來看,無論在什麼時期、在什麼崗位、在什麼樣的處境,鄧小平始終堅守“在陋巷,也不改其志”。其“志”就是從未丟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毛澤東思想是歷史形成的,是在四十年代我們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肯定的,是以毛主席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這個財富我們不能丟。”“我們必須堅決地維護毛主席這面偉大旗幟。這是我們安定團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國際影響問題。我們寫文章,一定要注意維護毛主席這面偉大旗幟,決不能用這樣那樣的方式傷害這面旗幟。否定毛主席,就是否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定了整個這一段歷史。” “我們要堅持毛澤東思想,像堅持馬列主義一樣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不但沒丟毛澤東思想,而且在實踐中全面豐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創造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其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反對“左”右傾機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對立面是各種錯誤“主義”,這些“主義”,既不能用馬克思主義“化”中國,也不能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隻能禍害馬克思主義、損害中國革命和建設。鄧小平無論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始終堅決反對“左”右傾機會主義,可以說,鄧小平的一生是與各種“左”右傾機會主義戰斗的一生。鄧小平反對、打倒“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武器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鄧小平一貫強調、一生堅守這個東西。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既是打倒這些“主義”的有力武器,也是創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武器。放下或丟掉這個武器,各種錯誤“主義”就會盛行、泛濫﹔拿起或使用這個武器,好的“主義”就會興起、盛行。延安時期,毛澤東用這個武器清算了“左”右傾機會主義,一掃“三股歪風”。把馬克思主義化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文革”時期,丟掉了這個武器,種種“怪論”、“怪事”盛行、泛濫。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運用這個武器,有“左”反“左”,有右反右。“離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必然走向修正主義。如果離開了本國的具體實踐,必然走向教條主義。”反“左”、反右的目的在於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創新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其四,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就會勝利發展、感覺很幸福。鄧小平是一個很少說奉承話、假話、違心話的人。鄧小平說,我們黨走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后,一直勝利發展著。“在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黨中央的領導之下,我們回憶過去機會主義領導下的慘痛教訓,每一個同志都會感覺到這九年是很幸福的,同時也會更加感到三風不正對我們的毒害了。凡是研究了一下黨史的人,一定會深感整風的重要。”
這種認識無疑標志著,鄧小平堅定、堅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必然出路、中國也隻有走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道路才有出路。在以后的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鄧小平雖然沒有使用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但在他的腦海裡、在他的精神和思維世界裡,在他的曲折革命實踐道路上,卻諳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道,純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法。他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但又在結合中勇於和善於創新理論。這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精華的東西,鄧小平一以貫之、堅定不移、毫不動搖。
路,不會一帆風順﹔事業,不會萬事如意。從1943年鄧小平說出: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就會勝利發展、感覺很幸福,到1982年鄧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隔近40年,鄧小平率領全黨又重新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進而打開了事業順利發展的新局面。重新走上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道路,進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