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戰后世界進程與外國文學進程研究”(批准號:11ZD&137)開題論証會在南京大學順利召開。
南京大學副校長楊忠教授、社會科學處周愛群副處長、外國語學院朱剛院長、王玉玨書記等校內有關部門領導出席了論証會。出席開題論証會的專家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耿幼壯教授,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法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國祥教授,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臘寶教授等。各子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了此次論証會。
會議由項目首席專家、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王守仁教授主持。楊忠副校長首先致辭,代表學校歡迎各位專家的指導,並感謝他們對南京大學科研工作的支持。楊忠副校長充分肯定了本項目的意義,認為對“戰后世界進程與外國文學進程”的考察研究可以提高我們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理解與把握能力,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做出積極的貢獻。他代表學校表達了對該項目工作的支持,並相信在王守仁教授的主持下,項目一定能夠圓滿完成,鼓勵課題組繼續努力,做得更好。
王守仁教授作了項目開題報告。他首先圍繞總體的課題設計和研究計劃,從課題的總體框架、預期目標、課題基本內容、擬突破的重點難點問題、主要創新點和特色、子課題結構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匯報。“戰后世界進程與外國文學進程研究”作為“對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起重要作用的基礎理論和文化研究課題”批准立項,要求能“推出具有原創性或開拓性、體現重要學術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代表國家水准的經典之作。”該項目從“戰后現實主義文學研究”、“后現代主義文學研究”、“全球化視域下的當代外國文學研究”、“新世紀外國文學發展趨勢研究”四個角度切入,展示戰后外國文學的發展。王守仁教授強調:重大項目研究工作將堅持以學術為本、以研究為支撐,通過對大量第一手資料的收集、梳理和總結,對當代外國文學內容的變遷、形式手段的新因素、創作手法與文學理念、發展過程加以客觀、公正的分析,在展現外國文學的共性的同時,揭示主要文學思潮的特性,厘清繼承、反撥、超越的關系,突出中國學者研究的主體性,就戰后外國文學進程形成獨到的理解、認識和結論。在本次論証會的前期准備過程中,課題組專門聽取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學部委員、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原所長、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會長吳元邁研究員的意見。王守仁教授傳達了吳元邁研究員對該項目的指導性意見,強調課題的基本出發點是將兩個“進程”結合起來,落腳點在外國文學上﹔對兩個“進程”的理解與把握是重中之重,要雙向考慮問題,注意合拍和不合拍之處,充分認識到豐富性、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
子課題負責人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張新木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胡全生教授、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何成洲教授、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楊金才教授分別就各子課題的具體研究思路和寫作提綱進行了詳細的匯報。
在聽取了課題匯報之后,專家們充分肯定了項目的意義,高度評價了課題論証設計的思路,認為四個子課題的格局安排合理,兩個“進程”關系處理比較好,同時就如何加強項目的體系性和各子課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何組織項目實施等提出了富有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課題組成員與專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王守仁教授對各位專家提出的寶貴建議表示真誠的感謝,並進行了總結回應。
最后,朱剛院長代表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致辭,感謝各位專家、領導的指導和支持,表示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將高度重視重大項目研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全力確保高質量完成研究任務。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