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4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研究”(批准號:11&ZD072)課題組在南開大學舉行了開題論証會。參加開題論証會的專家有教育部社科司張東剛副司長、中央黨校李雲龍研究員、北京大學羅艷華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劉杰研究員、南開大學朱光磊教授等,課題組首席專家、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教授和課題組全體成員均參加了開題論証會。
論証會上,課題組首席專家薛進文教授分別就課題的核心問題、理論和現實意義、課題研究的總體框架和思路、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具體研究計劃等方面進行了匯報。同時介紹了課題組成員的組成情況和具體分工,並表示一定會全力以赴,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課題的各項任務。
常健教授介紹了子課題一“中國特色人權保障政策與實踐研究”的研究計劃。該子課題將著重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在人權保障方面的主要特點,考察中國人權政策的理念變遷、形成機制、內容結構、實施機制和功能定位。
趙正群教授介紹了子課題二“中國特色人權法律體系建設和司法實踐研究”的研究計劃。該子課題將重點研究中國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人權保障特色與司法實踐,考察中國人權法律體系的形成和演變進程。
董國輝副教授介紹了子課題三“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人權發展道路比較研究”的研究計劃。該子課題將中國與有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人權發展道路進行比較,發現其共性與差異性。選取墨西哥、巴西的人權發展道路為重點研究對象,同時輔之以對其他拉丁美洲國家、阿拉伯國家、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國家人權發展狀況的概括性研究。
唐穎俠副教授介紹了子課題四“中國與主要發達國家人權發展道路比較研究”的研究計劃。該子課題選取美國和法國的人權發展道路為重點研究對象,輔之以對其他歐洲國家、日本和韓國人權發展狀況的概括性研究。運用比較分析和歷史分析方法,動態地考察有代表性的發達國家人權發展的歷史脈絡與現實制度,並與中國人權發展道路進行比較。
專家認真聽取了課題組的開題匯報,對課題的總體設計和研究進程安排給予充分肯定。專家認為,該課題著眼於中國戰略發展所面對的重大現實問題,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開題報告准備充分,框架清晰,角度新穎,論証嚴密,具備了進行下一步展開研究的條件。特別是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研究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能夠避免以往將中國特色與國際標准相對立的困境,將中國特色建立在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具體比較基礎上。
同時,專家也針對課題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子課題從四個方面來論証中國特色的人權發展道路,較好地分解了核心問題。但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還必須加強對其內在邏輯的把握,即中國特色的人權發展道路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如何體現在政策和法律實踐中,這種把握需要基於四個子課題的研究,但又要高於這四個子課題。
第二,在課題的推進過程中應該始終把握“比較”的角度,防止在對其他國家的研究過程中,泛泛地介紹該國的做法,應該始終用比較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問題,最終才能總結出中國特色的實質所在。
第三,建議課題組對亞洲國家的研究比重要適當加大,亞洲國家與中國文化背景相似,共同點更多,它們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國的借鑒意義也更直接和顯著。
薛進文代表課題組全體成員表示,各位專家的意見很中肯,很“解渴”,課題組一定會認真討論和吸取各位專家評委的意見,對研究計劃進行認真的修改。課題組主干成員認真對專家意見進行了系統的討論、消化和吸收,對相應的研究計劃和研究重點進行了調整,進一步細化了課題研究思路,明確了研究視角和需要把握的關鍵問題,梳理了各項子課題之間的邏輯關聯和研究重點。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