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清水江文書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1&ZD096)開題論証會在中山大學舉行。會議由項目負責人張應強教授主持,中山大學陳春聲教授、劉志偉教授、程煥文教授、張振江教授,錦屏縣檔案館館長王宗勛及課題組相關人員出席會議。
張應強教授首先介紹了該項目的基本內容、總體框架及預期目標,對項目申報的情況及答辯專家的意見進行了說明,並就該項目擬突破的重大難點問題及主要創新點作了展望。自2000年至今,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和錦屏縣政府部門合作編輯出版《清水江文書》共三輯33冊,收入清水江文書約一萬五千件,在國際國內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還出版了相關的研究專著,另外完成了三篇博士論文和多篇碩士論文,這些都是本課題研究重要前提和有利條件。
課題組成員針對項目的開展及亟需解決的問題展開了討論。陳春聲副校長回顧了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與地方政府合作,收集整理“清水江文書”,並影印出版的工作成果,並指出,已有的成果為本課題的展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強調,未來針對這一項目的研究,關鍵在於要真正地深入到文書的內部,回歸到制度史的本身,在仔細研讀文書並結合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厘清文書的內在脈絡,從而做出在學術史上立得住、且不可替代的研究成果。
劉志偉教授著重強調文書整理需面對的數字化與網絡化問題,並就各地政府已經高度重視文書收集保護,正在建立各自的文書收藏機制的同時,如何建立真正為學術界共同認可的地方文獻體系的探索展開了論述。在此基礎之上,能夠更好地讓清水江文書成為學術界共享的學術資源,從而在推動學術提升和地方文化建設方面都有所裨益。
程煥文館長則就王宗勛館長提出的如何搶救文書、文書的數字化展示等現實問題進行了解答,表示中山大學圖書館作為國家古籍修復中心,在文書的整理與修復等方面積極為地方收藏機構提供技術支持責無旁貸。包括目前在建的錦屏文書特藏館的收藏、陳列等具體工作,本課題組都可以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圍繞項目的研究計劃與方向、不同子課題的關鍵任務,課題組成員就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在如何保証項目按計劃有序地展開研究、具體研究的實施方案和時間進度等方面,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自2000年以來一直參與並支持清水江文書收集整理研究工作的當地政府機構的代表、錦屏縣政協王明相副主席也對項目研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此前,項目主持人張應強專程前往吉首大學,與該校課題組成員和相關專家就清水江文書的整理與研究問題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討,並對部分文書整理工作進行了部署。項目獲得批准之后,主持人也與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學院等學術機構的課題組成員進行了溝通,聽取了他們對項目實施的具體意見。
通過本次開題論証會,課題組確立了項目研究的基本方案、重點工作和大致時間表。初步決定2012年開年之后即展開相關整理研究工作,並在年內召集一次全體課題組成員會議,就前期整理與研究的工作情況進行交流,有針對性地提出和討論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下一步全面深入開展研究夯實基礎。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