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地方志佛教道教文獻匯纂”(批准號:11&ZD119)開題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舉行。
此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高等研究院、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國際佛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出席會議的學者有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方立天教授、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樓宇烈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資深教授牟鐘鑒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曾文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室主任王卡教授、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朱越利教授、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宗性法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魏德東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曹剛華博士、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編輯田奇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雪鬆博士、劉泳斯博士以及該項目首席專家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及哲學院何建明教授,項目主編助理孟進軍等。
會議由魏德東教授主持,項目首席專家和主編何建明教授首先介紹了“中國地方志佛教道教文獻匯纂”項目的概況、進展,包括選取范圍、分類排序、目錄索引、編纂形式在內的總體框架,成果形式,編纂原則,甄選標准和難點等問題。
據悉,該項目於2008年1月正式啟動,直到2010年1月,完成全國地方志文獻搜集及數據庫建設,隨后全面啟動甄選與排版工作,2011年11月正式入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到目前為止,已初步完成了華北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山東,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和華東的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及陝西等16省區市,共3992種方志的甄選與排版。預計將有包括港澳台在內全國34個省區市和特別行政區1949年前編輯和出版的七千多種方志入選該項目之中。成果形式將分佛寺道觀、釋道人物、釋道詩文碑刻等三個系列同時出版,共約1000冊。
方立天教授、樓宇烈教授、牟鐘鑒教授、楊曾文教授、王卡教授、朱越利教授、宗性法師和魏德東教授等分別在會議上發言,大家一致對該項目在宗教學術研究上的開拓性及重大意義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必將開辟國際佛教和道教研究的嶄新局面。宗性法師還特別提到該項目不僅對國內外學術界開展佛教和道教的學術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也將會對現實中的我國佛教界和道教界認清自己的歷史、特別是各個具體道場的歷史以及編寫各寺觀史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各位專家還就這一繁浩而艱巨的工程存在的難點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寶貴建議,如《隱逸》、《方技》、《流寓》中的佛道教人物的判斷問題,如何甄別區別於民間信仰場所的佛道教場所,如何甄別僧人和道士及佛教和道教居士人物身份,佛教與民間信仰、特別是齋教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等等。此外,各位學者還對索引目錄的編制、地方志版本的選取、體例問題等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據悉,在地方志佛道教文獻匯纂完成后,還計劃編纂《中國地方志民間宗教文獻匯纂》《中國地方志伊斯蘭教、基督宗教文獻匯纂》《中國地方志儒教文獻匯纂》等。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