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科調查報告>>跨學科研究系列調查報告

跨學科研究系列調查報告選登之四 關於設立跨學科重大項目的建議

北京師范大學  2011年08月03日10:53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跨學科研究的概念界定

  跨學科研究是當代學術發展的一種基本趨勢,產生這種趨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任何研究對象都已經變得綜合化,僅憑單一知識思考問題已經無法解釋或找到問題解決的途徑,這是由社會現實決定的,也是由知識本身發展決定的。當代西方英語文獻中有一個disciplined inquiry,與此相關的概念有interdisciplianrity(學科互涉性),multidisciplinarity(多學科性), pluridisciplinarity(多元學科性),crossdisciplinarity(交叉學科性),transdisciplinarity(跨界學科性),另外還有superdisciplines(超),federated disciplines(聯合學科),由此可見,什麼是跨學科的界定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從進展和發展趨勢來看,亞學科群的建設是一個方向。

  顧名思義,跨學科指的是超越單一學科的界限,通常指不同的學科就某一問題的研究和解決進行合作研究和攻關。根據不同學科之間合作的方式和緊密程度,人們通常還可以進一步區分跨學科合作的不同形式。真正的跨學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or transdisciplinary)是指不同的單一學科的學者就某一問題在研究設計、組織和實施的各個層面上(概念,方法,研究結果,成果應用和轉化等)進行緊密地合作研究,其特征在於各個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從始至終持續地、緊密地進行相互交流和協調,形成整體性的融合性的跨學科合作研究。所研究的問題往往不易被劃分為相互獨立的子問題,因而必須進行全方位的合作研究。另外一種融合程度較低的跨學科研究是指不同的學科分別研究某一個問題的某一側面,得出各自的研究結果之后再按照加法的原則形成總體結果。這種跨學科研究也被稱作多學科研究(Multidisciplinary),其特征是研究問題可以被拆分為相互分離的不同部分,供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分別按照自己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單獨進行研究。

  如何界定跨學科是一個歷來有爭議的問題。關鍵的問題在於是根據參與者來定位,還是根據研究活動本身所涉及到的學科領域來定位。若按照前者來定位,單獨一個生物學者的研究構不成跨學科研究,若按照第二個標准來定位,如果某個生物學者研究的問題涉及到生物、化學、社會學等領域,並使用了這些學科的概念、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問題,那麼,他的研究則屬於是跨學科研究。第二個標准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畢竟現在已經有大量的交叉學科的出現,如生物化學,生物工程學等。不過,在操作上,這個標准便會產生界限模糊的問題,任何學者都可能宣稱他進行的是跨學科的研究,導致“跨學科研究”的泛濫和質量不能得到保証。所以,第一個標准的操作性比較強,值得使用。一項跨學科研究必須要有不同學科的學者的參與,包括本身便是交叉學科的參與。

  跨學科具有尺度特征,大尺度的“跨學科”應該是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中尺度,則定義為在研究內容上的學科交叉,可以誘發形成未來新學科的,例如經濟地理和經濟學的區域經濟,遺傳工程是在生命科學和社會倫理學之間的交叉等﹔小尺度,應該是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跨學科,尤其典型的例子是信息技術在各學科的應用,地理信息技術在各領域日益被看好。跨學科研究往往具有綜合性的、多學科的方法論。

  二、國內外跨學科研究的進展和趨勢

  跨學科研究既是老現象又是新趨勢。在學科細致分化之前,許多研究者都身跨不同學科,因此,跨學科研究的現象不是新的現象。不過,隨著學科分化越來越細致,學科壁壘開始形成,並導致根據學科界限來分解問題時,人們再度意識到必須明確強調跨學科研究和合作。因為有太多的問題必須得到跨學科的研究才能形成整體和全面的認識。許多學術創新正是來自於超越了特定學科的界限。特別是20世紀末期以來,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推動人類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社會現象呈現出日益復雜和相互依存的特點。日益復雜的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的研究,需要學科整合與跨學科研究。

  目前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支持和資助跨學科研究。許多大學設立了跨學科的研究或教學機構,從事跨學科科研,培養跨學科的人才如MIT麻省理工學院的STS項目(Program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有些政府的資助項目也設有專門資助跨學科研究的項目,例如德國科研協會(DFG)設有專門的資助跨學科研究的項目“合作研究中心”(Collaborative Research Centres?? ),德文是“Sonderforschungsbereich”(SFB, 特殊研究領域)。德國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卓越創議”計劃也設有“卓越團隊”資助路線,資助跨學科的科研和人才培養。柏林工業大學為促進學科整合和前沿科學的發展,設有大量的跨學科學術組織,加強研究所之間的跨學科、跨學術領域的科研合作,以適應解決現代社會復雜系統工程問題的需要。

  通過國外的跨學科研究可以看出:

  1、目前國際上比較有前景的新興學科大多具有跨學科性質。近年來一大批使用跨學科方法或從事跨學科研究與合作的科學家陸續獲得諾貝爾獎,都証明了這一點。

  2、國外跨學科研究注重緊密結合實際,機構繁多,力量雄厚。

  3、國外跨學科性質的學術機構的突出特性,是把研究方向聚焦在當前時代的前沿問題或綜合交叉領域,一般是從實際課題或項目出發,組織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和學者共同進行,組建跨學科交叉平台,推動知識創新。

  4、相關研究積極服務社會需求,影響國家決策。

  我國的跨學科研究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蓬勃發展於80年代。跨學科研究,又稱為“交叉學科研究”,有三個特點:一是政府主導﹔二是跨學科研究和交叉學科建設同步進行﹔三是充分發揮跨學科研究的科學功能與社會功能。

  汪丁丁、羅衛東和葉航三位學者討論了跨學科研究的“范式”問題。他們認為,思想無疆界,跨學科研究是思想對學術分工的反抗。面對復雜的人類社會,特別是在中國發生大范圍的制度變遷, 解釋現實而趨向真理,任何一門獨立的學科都不可能勝任,因此開展跨學科研究的意義十分重大。跨學科研究有范式可以遵循嗎? 汪丁丁認為“跨學科”這一行動本身, 就使“范式”喪失了意義,即跨學科沒有范式。但是, 另一方面跨學科研究總的有一套方法,不能實行費耶本德的“無政府主義”。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跨學科研究應該基於共同的問題,而不是共同的方法。

  羅衛東研究認為,西方學者在經歷了胡塞爾、沃勒斯坦等人的批判性反思以及結構主義思潮的沖擊之后,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 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乃至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開始進入一個整合和綜合化的新階段。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后, 國際社會科學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跨學科發展趨勢。在若干重大的基礎性社會理論問題上, 來自各個學科的科學家開始合作研究。例如,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 圍繞心靈、意志、精神、人類合作與競爭、人類學習和決策等重大基礎性問題, 不僅社會科學家而且自然科學家也開展了彼此之間的合作。涉及包括經濟學、哲學、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生物學、生態學、神經科學、計算科學在內的多個學科。

  對於跨學科研究,原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提出了三個觀點:一是跨學科研究的起點是“問題的研究”,即“按照社會現實的要求設定,以問題本身的需要來組織不同學科的學者開展研究”﹔二是研究過程中要“揚學科研究中個體研究和團隊研究各自之長,避個體研究和團隊研究之短”﹔三是倡導跨學科研究,不是建立在單個學者個人稟賦的多學科基礎上,而是以多個學者群體性稟賦的多學科和跨學科為基礎。

  總之,跨學科研究代表著未來的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其重要性處於上升之中。

  三、跨學科重大項目的資助形式、評審立項機制、資助的對象和重點

  跨學科研究應該以問題為導向,立足於解決傳統的單一學科無法完全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社會科學領域的跨學科重大研究項目的設立應該著重於三個方面,即(1)通過跨學科研究對我國社會變革時期日益復雜和相互依存的社會問題進行全面而准確的系統研究﹔(2)通過跨學科研究促進對社會科學問題的定量化分析與處理以及數據或實驗驗証﹔(3)促進不同學科間研究群體的合作與融合,通過跨學科研究激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團隊。現階段應鼓勵跨文理學科、跨理論與應用工程學科的交叉研究,重點資助針對當前國家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的實証研究項目,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獨立的社會經濟發展基礎數據庫、指標體系和信息系統,又要重視支持跨學科的理論創新研究,支持跨學科人才培養的研究。資助的重點應該是那些真正需要跨學科研究的重大課題,如果能夠通過現有的分科資助得到解決的問題,則不需要進行資助。課題必須具有國際前沿性,並且是由所在高校的優勢學科所組成的跨學科團隊組成,資助的對象必須具有相應的資質,必須真正投入相應的研究。

  國家設立跨學科的重大項目,資助形式必須有所創新。第一,資助期限必須延長,為大型的、長期性的、基礎性的高端研究創造可能。例如德國合作研究中心項目的資助周期每期4年,最長可以延長至12年。第二,資助金額適度大一些,可根據需要提供資助,避免資金的限制導致思維空間和創新空間受到限制。第三,資助范圍必須有所擴展,可以考慮將博士生培養項目整合入資助課題,形成科研與學術后備人才培養的結合。博士生可以承擔特定的子項目課題,並就此完成博士論文。

  ???? 評審立項機制可以設計為一種互動式評審立項。評審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項目咨詢階段,由國內外選出的知名的專家學者組成評議委員會,對有潛力的跨學科項目提供咨詢,申請者提交申請后,得到專家的咨詢和改進建議。然后進入第二步,申請者提交最終的項目資助申請,評議委員會進行評審,包括案頭評審和實地考察問訊兩個環節。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