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歷史

鄧小平的“算賬決策法”

周 錕  2011年11月07日09:35  來源:北京日報

  善於“算賬”,是鄧小平決策的一個重要特色。在鄧小平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中,他通過“算賬”作出重大決策的例子中,最典型的當數中國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的戰略決策。

  1978年前后,鄧小平頻繁出訪。他總是要求參觀所訪國最先進的工業和高科技項目,通過實地考察、反復詢問,計算中國與世界的實際差距。從實際出發,鄧小平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概念,即到20世紀末達到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的水平。鄧小平估計,到20世紀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能達到1000美元左右。為此,他先后到陝西、四川、湖北、河南等地考察,讓江蘇、廣東、山東、湖北、東北三省等一一算賬。經過考察和計算,鄧小平感到人均1000美元可能難以達到,於是又作了調整,提出到20世紀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爭取達到1000美元,最低達到800美元。目標確定后,鄧小平又開始計算能否按時實現。1983年,鄧小平到江蘇、浙江、上海等地考察,他反復詢問的問題是:到200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能不能實現翻兩番?有沒有信心?人均800美元,達到這樣的水平,社會上是一個什麼面貌?

  在不斷完善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鄧小平又開始進一步思考中國21世紀的發展目標。1987年,他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又算了這樣一筆賬: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800美元至1000美元,看來1000美元是有希望的,我們恐怕還是在50名以下吧,但是我們國家的力量就不同了,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基礎,再翻兩番,達到人均4000美元的水平,中國那時有15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就是6萬億美元,這個數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時至今日,我國已經基本建成小康社會。2010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躍居世界第2位。

  鄧小平的“算賬”,是一種穩妥、慎重、科學的決策方法。正是通過不斷地、精心地計算,他才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實際情況的重大決策,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的面貌。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