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歷史

辛亥革命性質無需拔高

呂明灼  2011年10月31日08:46  來源:北京日報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筆者讀到了不少關於辛亥革命性質問題上的一些新觀點,這些新觀點啟迪人們思維,有利於推動辛亥革命研究的深入。但冷靜思考,我覺得一些提法還可以再討論。比如,有學者認為,“把辛亥革命定性為資本主義革命是不確的。”為什麼呢?理由有三:一是孫中山當時主張中國實行社會主義﹔二是孫中山的政治構想是由分權制向集權制、多黨制向一黨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權轉變的﹔三是革命之初是要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孫中山的確歡迎、向往、贊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但是否就可以由此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性質呢

  孫中山的確歡迎、向往、贊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特別對社會主義似乎情有獨鐘。他主張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說過實行社會主義之日,我中華民族國家,一變而為社會主義之國家的話。所以論者認為孫中山不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國社會主義的先行者。”

  我也寫過幾篇關於孫中山社會主義思想的文章,其中《孫中山民主主義的歷史特點》(《文史哲》2001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給孫中山民主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高度評價,並把它與科學社會主義相聯系。但這是否就可以由此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性質呢?我認為還不能這樣看。這裡有三個問題可以討論:

  第一,當時中國社會提出的歷史任務是什麼?是發展資本主義,還是反其道而行之搞社會主義?歷史已經作出了回答。當時中國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資本主義很微弱,現代工業極端落后,農業仍處在中世紀小農經濟狀態中。中國要救亡圖存,發展壯大自己,必須首先要想方設法發展資本主義,這是中國的惟一出路,也是歷史必由之路。如果不走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而是要走與資本主義對立的社會主義道路,那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社會主義是個好東西,但孫中山只是提得早了些,脫離中國社會實際與社會發展的緊迫需要。不合時宜,再好的東西也要不得。

  第二,孫中山有個重要思想,那就是舉政治革命(民主革命)與社會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於一役”。他在推行民主革命過程中,看到了西方資本主義的弊端與深刻的社會矛盾﹔而西方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又使他受到極大鼓舞,看到了人類的新希望,所以他就想接受西方的教訓,在中國進行民主革命的同時也推行社會主義革命,使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不至於在中國發生。這種想法是極其美好的。但是如果真能實行,那不是中國之福,而必是中國之禍。飯要一口一口地吃,革命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進行,不然就容易摔跟頭。這種革命急性病、超越階段論,在落后的近代中國革命領導人中是常犯的通病。他們急於想改變中國落后面貌,急於想追趕西方的步伐,就想“兼程並力”(李大釗語)前進,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第三,孫中山的社會主義主張,就是他的民生主義。他宣稱他的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所以我把它稱作是民生社會主義。這種社會主義——民生主義是三民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沒有超出孫中山民主主義的范疇:形式是社會主義,本質是民主主義﹔經濟是社會主義,政治是民主主義。他的民生社會主義所主張的“節制資本,平均地權”,就是民主主義綱領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見,不能由於孫中山主張社會主義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更不能把辛亥革命“推到”社會主義那邊去。

  我很欣賞有的論者提到的這句話:“辛亥革命的意義不需要拔高,也不要貶低。”“貶低”辛亥革命,隨著“告別革命論”的退居幕后而不多見了,但“拔高革命”論似乎有所抬頭。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是客觀存在,是歷史的定性,如果還要對其“拔高”,那就必然歪曲歷史。

  ■孫中山的政治構想和革命之初的任務,並不能否認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

  以孫中山的政治構想來証明辛亥革命的性質,也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分權制與集權制、多黨制與一黨制、地方自治與中央集權,是一個國家的內部結構或稱政體問題,而決定國家性質的是國體問題。也就是說上述這些問題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搞分權制、多黨制、地方自治就是資本主義,搞集權制、一黨制、中央集權制就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制度下難道就沒有集權制、一黨制、中央集權制?這裡的關鍵是看國體是什麼,即各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也就是說,看這是資產階級專政或是無產階級專政。關於第三個問題,革命之初是要解決農民土地問題,這恰恰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它既使農民獲得土地,解放了生產力,也為資本主義的廣闊發展開辟了道路。所以上述理由並不能否認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

  其實,判斷辛亥革命是否是資產階級性質,標准很簡單,就是看它是否是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與民主。具體講,就是看它是否以孫中山三民主義指導,按照西方資本主義模式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持前述觀點的論者還提到一個論據就是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用“民族民主革命”來定性辛亥革命。其實,“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反帝反封建,解決民族獨立與人民民主問題,這恰恰說明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性質。

  ■把辛亥革命定性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一點也沒有貶低其偉大意義

  把辛亥革命定性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一點也沒有貶低其偉大意義的意思。相反,這是很崇高、很偉大、很光彩的。因在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前,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思想是當時最進步、最革命的思想,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動力。辛亥革命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把中國推向了現代的發展軌道,這是巨大的歷史進步。在近代中國整個革命過程中,辛亥革命是整個革命接力賽中的第一棒,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這接力賽中的第二棒。

  (作者為青島大學教授)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