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法律

積極探索對虛擬社會有效管理途徑

馮 准  2012年02月21日09:02  來源:光明日報

  在信息化呈爆炸式發展的今天,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傳遞途徑把人們深深嵌入互聯網之中,虛擬社會已經延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虛擬社會在擴大人類活動的范圍、延伸人們社會交往時空的同時,提高了人們的感受能力、反應能力和智力系統,並以其開放性和匿名性使人們青睞於通過網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更直接更坦誠地發表觀點、傳遞信息、交流情感。但是,人們在受益於虛擬社會的即時性、交互性和開放性的同時,也深為這些特性衍生出的一系列問題所困擾,如利用病毒和木馬程序進入網絡系統竊取信息嚴重威脅、破壞了信息網絡安全,擾亂了虛擬社會的正常秩序﹔利用軟件產品復制成本低的特點,繞過應用程序的技術保護措施,嚴重侵犯知識產權﹔通過各種手段,在互聯網上竊取、公開他人隱秘事項,對個人隱私權益肆意侵犯﹔利用互聯網傳播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體系進行滲透和腐蝕;等等。這給互聯網這個虛擬社會的管理帶來巨大挑戰,探索一套對虛擬社會進行有效管理的辦法十分必要。

  第一,制訂專門針對虛擬社會的法律法規。目前,我國有關互聯網方面的法律法規總體上有待補充完善,部分法律法規條文模糊,不少內容屬於原則性規定,可操作性不強﹔一些具體針對網絡管理問題的法規法律效力有限,內容涵蓋面小,難以從整體上給出較為全面的控約手段。我國的互聯網法律和互聯網行政法規中,除對經濟處罰有較為詳細、明確的規定外,沒有明確規定刑事責任的內容,遇到嚴重互聯網犯罪行為,基本上是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這給預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帶來不少法律上的障礙,在處罰的考量上,往往以罰款為主,以刑事處罰為輔。由於罰款數額與違法犯罪行為的獲益之間不成比例,不法分子客觀上並未受到多大物質損失,違法犯罪的成本普遍較低。所以,要在梳理虛擬社會中存在的各種違法犯罪現象的基礎上,結合打擊網絡違法犯罪中遇到的實踐難題,尤其要對因法律真空或法律規定不明而造成追責困難或降格處理的案例進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不斷探索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設計和實踐方案,使虛擬社會中的法律、法規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建立專門網上執法和監控力量。虛擬社會的開放與案件查處的屬地管轄是較難調和的一對矛盾。由於網絡違法犯罪往往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為偵查取証而長途奔波時有發生,追逃效率低下。為了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可以嘗試建立一支專司網絡稽查監管的執法隊伍,解決立案屬地問題的限制,同時建立一套特別的網上偵查辦案程序和取証規則,使打擊網絡違法犯罪,使虛擬社會管理進一步朝著專業化發展。

  第三,加大科技支持力度。虛擬社會具有高科技屬性,對這一特殊領域能否進行高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手段的科技含量。加大研發、購置網絡科技工具所需資金的投入,開發更多、更高技術含量的網絡監管系統,是提高司法機關發現、追蹤違法犯罪的能力,及時封堵各種違法犯罪網站的必然要求。目前,政府部門在網上投入的行政和司法資源還很有限,離即時發現、迅速打擊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因此,要高度重視虛擬社會中存在的違法犯罪現象以及對現實社會管理的巨大影響, 創新防范、打擊網絡違法犯罪的理念,注重利用法律手段,充分發揮法治對虛擬社會管理的重要作用。

  第四,強化網絡監管和打擊力度。一是完善報警手段,快速獲得網民的舉報、求助信息,及時有效地回答和解決相關問題;二是加強網上巡邏,包括網上常規巡視和搜索巡查,重點對網絡群體和網上社區的巡查,及時封堵、刪除具有社會危害性的不良信息;三是依法進行網上案件查處,對已發現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嚴肅查處。此外,還要加強虛擬社會安全管理基礎工作,開展互聯網聯網備案,全面掌握網站、上網場所、聯網單位和互聯網服務單位的基礎管理信息,掌握網民網上虛擬身份信息,建立與其真實身份相符的虛擬身份信息數據庫。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法學院)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