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哲學

混合方法研究:社會學方法多元主義時代到來

徐小青 孫中偉/編譯  2012年06月05日14: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混合方法是當今社會學方法的最新趨勢,被稱為研究方法的“第三次革命”。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主任Small教授2011年在《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第37卷上發表了《如何開展混合方法研究:混合方法研究的新近趨勢》一文,該文全面回顧了10年來英語學術界200多篇混合方法研究的文獻,涉及了社會學、心理學、人口學、移民研究多個學科領域,囊括了混合方法研究的各種探索和進展。這篇文章不僅對仍在重建和發展中的社會學,對整個社會科學都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混合方法研究並非新鮮事物。早在20世紀中葉,在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領域,不同形式的混合方法嘗試就已經出現了。研究者希望通過不同方法獲得對某一現象或特征的一致測量,從而增加研究的可靠性。他們提倡“多元方法”和“三角互証”,並建議學界同仁不應再局限於“定性—定量”之爭。

  混合方法研究的哲學基礎是實用主義。實用主義研究者的首要關切是經驗難題,強調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決,即研究方法要與研究問題相契合。這種取向為多元方法學視角提供了空間,從而避免了研究者在定量還是定性之間“猶豫不決”,但是如何實現定量與定性的結合,實用主義並未給出答案。

  判定一個研究是否為混合方法研究並非易事。Small教授根據研究所採用的數據類型、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方式,將混合方法研究分為混合數據收集研究和混合數據分析研究。前者是指至少使用兩種數據類型或兩種數據收集方式的研究﹔后者是指不論使用何種數據類型,關鍵在於採用多種分析技術或交叉應用多種技術的研究。

  採用多種類型數據及收集方法

  Small教授認為,近10年來,大部分經驗混合方法研究都採用了兩種或多種類型的數據或數據收集的方法。他從使用不同類型數據的動機、數據收集的順序和多種數據的嵌套層次三個維度對這些文獻進行了分類和歸納。1.在研究動機上,絕大多數研究使用兩種或多種數據是為了証實或補充已有發現。當研究者試圖確認其發現並不主要依賴於某種特定類型數據,或者不同數據發現的結果相互對立時,則可以採用証實性研究進行檢驗﹔當研究者不願局限在一種類型數據所能提供的知識,或者希望擴大研究發現的解釋力度時,則可以採用補充性混合方法。2.在數據收集的順序上,要麼同時收集,要麼先后收集,前者是一種並列設計,后者為序列設計。序列研究的優勢在於理解新發現的關聯背后的機制以及檢驗意外發現的能力﹔並列設計則適用於序列設計不適用的情況,如當收集順序彼此無關或一定時間內對多種數據的需求特別急切。3.有些混合數據收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採用嵌套數據,即多種類型數據來自同一行動者、組織或實體。嵌套設計一度非常流行,最常見的嵌套研究設計仍然是在問卷調查之后,選擇部分受訪者進行附加的深度訪談。而在從同一個體單位獲得多種數據不可行、不必要或無助益的案例中,非嵌套設計研究產生了豐富的成果。

  交叉分析和整合分析:混合數據分析的趨勢

  混合數據分析又可分為交叉分析和整合分析,前者指應用定量技術分析定性數據或應用定性技術分析定量數據﹔后者指針對某一類型數據同時使用兩種或多種分析方法。

  交叉分析主要有兩種趨勢。第一,近年來隨著計算軟件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對田野筆記、口述史或歷史檔案等敘事文本的統計分析能力。這些應用包括:1.敘事文本的網絡分析,即為了更好地理解敘事結構,而對敘事文本進行社會網絡分析。2.敘事文本的序列分析,即為了揭示事件發生過程和規律背后的結構,區分重要事件和次要事件以及事件拐點,對敘事文本進行分析。3.敘事文本的定量分析,即在經典內容分析法中引入語言學視角,通過語句編碼對文本元素的語義關系進行定位,從而確定敘事背后的結構關聯。4.小樣本或敘事文本的回歸分析,例如,借用統計模型對訪談資料、民族志資料或其他小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第二,定量方法由重點關注統計相關性轉向了對因果進程與機制的分析,這種轉變激發了一些對大樣本或數值數據進行定性分析的嘗試。與第一種類型相比,這類研究相對較少,但是極具創造性,例如有研究者將縱向調查數據轉成了敘事生活史,從而發現影響個體不同生活路徑的主要因素。

  整合分析背后的核心假設是:“採用多種視角的分析方法比單一視角能夠獲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例如,有研究者將時間序列分析和事件結構分析結合起來解釋社會事件發生的拐點,或者結合社會網絡分析與話語分析探討職業經理人的社會互動模式。當然,這種方法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定性比較分析,這是一種基於布爾代數系統的分析工具,結合了個案分析和變量分析的長處且超越了二者各自局限。

  共通性和專業化:混合方法面臨挑戰

  混合方法的應用和前景充滿各種挑戰,其中兩個最棘手的問題是共通性和專業化。在一定程度上,這兩個問題也是整個社會學所面臨的問題。

  共通性問題源於方法論技術與認識論視角之間的對立。混合方法的批評者認為定量和定性反映了不同的認識論基礎,對真理的本質有著不同的假設,一個研究者不可能毫無矛盾地同時接受這兩種假設。即便有些學者忽略共通性問題,在實踐中同樣要面對共通性問題,比如在團隊合作時,讓秉持不同方法論視角的學者達成共識是非常困難的。

  專業化問題源於社會科學中長期存在的專業化趨勢。這種趨勢會帶來幾種實際的后果:首先,這會增加混合方法研究者跟進各種最新專門技術的難度﹔其次,由於持續的專業化以及評審過程的基本性質,混合方法研究者將會面臨更多的比他們更加精通這些分析方法的評審者的質疑﹔最后,不斷強化的專業化也會提高概念和術語轉譯工作的難度,使得不同領域的學者難以相互理解而進行學術批評。

  雖然混合方法研究仍然處於萌芽階段,並且存在各種問題,但目前已經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出現了一些專業的學術隊伍,他們採用多重視角整合了數據搜集或分析方法。盡管定量與定性之間的矛盾仍未完全解決,固執一端的做法確已過時則成為共識,社會學方法的多元主義時代已經到來。

  (編譯者單位: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