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鮮活體現

——黃枬森哲學思想一瞥

金承志  2011年12月28日16:15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黃枬森先生是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辯証唯物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人學,及文化理論等研究領域,都做出了一定的成就,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通過研讀他的哲學思想,可以看出像他這樣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批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他們擁有的豐富哲學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鮮活體現。

  1. 黃枬森先生的哲學思想是新中國六十多年來哲學發展的一個縮影,反映了建國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黃枬森先生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50年起擔任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助教,從事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開始了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專業工作。他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工作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另一個是改革開放以后。改革開放以前他主要是研究列寧的哲學著作,特別是關於《哲學筆記》的研究。1958年他著作出版《群眾路線--辯証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一書。但由於反右斗爭以及后來的文化大革命,他都被錯誤地對待,致使在學校講課的權利被剝奪,科研也很受影響,特別是59年被錯誤的開除了黨籍,對黃枬森先生影響很大。

  1978年后,如同很多學者一樣,黃枬森先生的學術春天到來了。他陸續寫就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准》等多篇文章,形成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自己哲學見解。80年代初,學術界提出了重新評價人道主義問題,黃枬森先生發文認為不能把馬克思主義歸結為人道主義,人道主義作為歷史觀是錯誤的。到了九十年代,由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為了凸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的研究的重視,配合國際人權斗爭的需要,黃枬森先生還開始涉足馬克思主義人學方面的研究,組織出版了《人學辭典》,1991年組建了北京大學人學研究中心等。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改革的問題也成為哲學界的研究熱點,以各種哲學體系來取代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開始流行,但黃枬森先生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為基礎,結合時代特征和邏輯分析后認為必須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同時黃先生還進行了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研究,主編了《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研究》等書。這之后黃先生一直致力於哲學科學化研究,先后出版了《哲學的科學之路》、《哲學的科學化》等文集,他還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發表了自己的一些觀點。由以上過程可以看出,黃枬森先生的哲學思想是和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他的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哲學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也體現了建國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2. 黃枬森先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以及馬克思主義人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現了建國后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代化的基本特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一個重要方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化,也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這個最大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提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哲學新體系和理論,著力回答時代課題。黃枬森先生的哲學思想正是反映了這一要求,他從哲學的角度對為什麼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說明。比如在關於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問題上,他在《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研究》一書導言中,就提出了鄧小平理論是什麼?有些什麼具體內容?鄧小平理論中包含哪些具體的哲學內涵?這些哲學內涵從總體上形成一種什麼哲學?等時代問題,並從時代的實踐出發給予了哲學解答,同時也揭示了時代賦予哲學家的歷史使命。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國內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我國的人學研究開始興起,並在一些先行者的努力和帶領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這其中,黃枬森先生從參與最初的“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大討論,到對中國人學基本理論的思想基礎考察、對馬克思主義人學的基本問題研究,到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一些的看法。並且他還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發展實踐,在倡導創建中國人學學科、奠立中國人學研究基本理論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3. 黃枬森先生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進行加工,提出了許多通俗易懂的哲學觀點,體現了新中國六十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一些成果。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要處理好以下二個問題:一是要敢於守正,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防止大眾化過程中的變味或庸俗化﹔二是要大膽創新,在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理論基礎上,結合實踐努力把抽象理論通俗化,便於大眾接受和理解。黃枬森先生的哲學思想正是這兩個方面的典型代表,可以說他的哲學思想就是守正與創新的辯証統一。一方面,他注重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另一方面,他提倡創新,提出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新體系的構想。可以說他的很多哲學觀點通俗易懂,充分體現了新中國六十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成果。比如,他提出了“以人為本”原則科學地評價了人道主義,凸顯了人道主義價值觀,否定了人道主義歷史觀。這個觀點就很淺顯地表達了中西方在“人本主義”問題上的不同理解。再比如,他主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六經皆史”觀點,就破除了大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的神秘感和距離感,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走進了大眾的具體歷史實踐。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的哲學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當代成果。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黃枬森哲學思想研究”主持人、安徽工程大學講師)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