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哲學

從“還原論”到“整體觀”

——應對“全球性高風險社會”的哲學思考

石中元  2011年11月07日09:33  來源:北京日報

  “還原論”的巨大功績及其局限性

  “還原論”(分割論)是西方認識客觀世界的主流哲學觀。何謂“還原論”?笛卡爾認為,如果一件事物過於復雜,以至於一下子難以解決,那麼就可以將它分解成一些足夠小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然后再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就能獲得對復雜事物的完整、准確的認識──這是還原論的通俗表達。幾百年來,培根經驗主義的自然觀、笛卡爾崇尚分解的科學方法和牛頓力學的機械論,導致了還原主義在科學領域的盛行,逐步形成並不斷強化了劃分專業、學科的傳統。

  從功績看,自牛頓以來,運用還原論方法研究自然,再把獲得的知識納入公理化演繹體系加以表達,成為近代科學研究的“標准操作”。無論是大量新基本粒子的發現認証,大爆炸學說的檢驗,還是遺傳工程、奔月工程,所有這些都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而這些科學理論無不是還原論方法的成功應用。還原論方法已經延續到了社會科學中。例如,經濟學利用分析工具,建立起一種公理化的理論體系,而心理學則成功地引入實驗方法。

  從局限性看,西方“科學的無限分解”導致了人與自然的分離,人與社會的分離,人的身心的分離──導致了人類中心主義的產生,而這正是造成今天生態失衡、環境污染的根源。工業文明發展已經到了盡頭,要有生態文明取而代之。但,西方學者沒有及時提出相應的理念,全球性的環境破壞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西方文明並非蓄意去破壞人與自然的關系,它只是順從其內在的文明邏輯演化而已﹔西方社會本身也是這種絕症的受害者。

  總之,西方現代文明試圖用西方生活范式來顛覆宇宙自然的法則,即不是讓人類適應自然的方式,而是用征服的方式,依靠現代技術去解決人類社會問題。這種推動社會發展的思路,正在摧毀人類幾千年來的文化價值觀,使各民族和各個國家同質化﹔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大,地球成為一個村落,但人們的心胸卻越來越狹隘,容納不下良心與正義,容納不下寬容與忍耐。那麼,今天該徹底否定以還原論為支撐的西方價值觀嗎?不能這麼說。今后,還原論在許多領域還將繼續發揮強有力的作用,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還原論的副作用──它所帶來的人類的困境與全球性的災難。所以,對還原論這種哲學思想,不是一個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問題──但是,它一統天下的局面必將終結。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觀可彌補還原論哲學觀的不足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觀,是東方生態智慧的集中體現,可彌補還原論哲學觀的不足。例如在生命科學領域,中醫藥學的整體觀表現得尤為突出。中醫認為,人體陰陽的失衡是一切問題的根源,解決的辦法是恢復它原來的平衡,而不是把某一方消滅,消滅一方的方式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也就是說,對事物要有整體的考慮,要綜合分析組成生命體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方式,事物是在互相制約中達到陰陽平衡的。

  再如,“天人合一”說,是對人和自然的終極意義的最佳表述。錢穆先生宣稱,認識到中國古人“天人合一”觀的偉大,是他對中國文化的“大體悟”,是自己晚年“對學術的大貢獻”(《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載《中國文化》1991年第4期)。

  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觀相比,基於還原論的西方科學體系相形見絀。以笛卡爾、培根、牛頓為代表的理性主義(根植於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用思辨和推理來考察一切事物),是一種工具理性。這種理性對一些具體學科、具體專業而言是理性的,而就人和自然的終極意義而言,是一種非理性,也就是說,西方理性主義是局部的理性,在整體上是非理性的。

  全球化的工業浪潮發展到今天,整個社會都處於困境,這個現實正在給東方文明的復興提供一個機遇。中國幾千年的農業文明為當今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中華民族具備了超越西方工業文明的思想基礎,中國有希望率先走上人類現代新文明之路。可以預言:本世紀中葉,東方與西方將出現一次文明大交流、大融合,而生態文明的整體觀將會形成當代全球共同文明。

  應對“全球性高風險社會”的前提

  我們進入了一個復雜多變、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性高風險社會。這些高風險既有“人禍”,也有天災。中國社會正處於“時空壓縮”社會加速轉型期,存在多元化、復雜化的轉型風險,同時面臨著全球性的生態災難、恐怖主義、金融危機等風險。

  怎樣運用科學的思維和決策,規避和遏制人類未來的不確定的變數?如何解決我國進入“高風險社會”所面臨的難題?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化解人和自然的對立的問題,其前提是:在當前的發展中,需要我們具有生態文明整體觀和生態價值的行為。

  現代危機的根源在於從西方價值發展出來的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犧牲生態環境和毀滅自然資源為代價來換取經濟增長的做法,我們到處可以看到。這種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后果的巨大慣性,給我們當頭棒喝:當代社會缺損最嚴重的部分就是生態價值!

  如何減少西方價值的負面沖擊,努力尋求一種和諧的替代價值,正在成為全人類努力的方向。西方價值強調發展,而東方價值強調節制。節制更接近自然。節制是一種有秩序的生存方式。現代社會的各種災難正是違背傳統的儉朴、節制的生存智慧所造成的,現代文明的絕望使人類注定要回到重建西方文化、東方文化相結合的價值觀上去。

  (作者為中國人事出版社編審)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