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哲學

讓道德模范的“典型效應”延伸

——訪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孫春晨

  2011年10月11日10:01  來源:光明日報

  道德是一個文明社會普遍的行為准則和規范,公民的道德水平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反映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中,涌現出一大批道德高尚的模范人物,集中展示了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然而,與此同時,當前社會上也出現了“老人倒了無人敢扶”的現象以及“國人道德滑坡”的質疑聲。面對種種現實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充分發揮道德楷模的引領和示范作用,讓“典型效應”向全社會廣泛延伸?日前,本報記者與中國倫理學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孫春晨展開了對談。

  民眾大規模參與道德實踐的成功探索

  記者: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單位主辦的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已進行了三屆,共吸引了2.87億人的廣泛參與,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投身道德建設的熱情。您認為評選表彰道德模范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

  孫春晨:評選表彰道德模范是引導人民群眾大規模參與道德實踐的成功探索,是新形勢下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之舉,對於在全社會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評選表彰道德模范是推動我國道德文化建設的需要。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道德是基礎性的支撐力量。評選表彰道德模范,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優良美德的弘揚和光大,而且有助於提升中華民族道德文化自覺和道德文化自信。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又展示了與時俱進的道德文化風格。道德模范是道德文化自覺和道德文化自信的有機結合體,評選表彰道德模范是深入開展道德文化建設的有效舉措。

  其次,道德模范是時代的道德標杆,引領著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觀導向。堅持和提倡什麼樣的價值觀,直接影響著公民道德建設的成效。在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公民的價值選擇呈多元化趨勢。面對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道德模范的道德行為是對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切實踐行,道德模范的價值觀不僅體現了他們自身對生活意義與人生追求的認識和理解,而且為人民群眾辨析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提供了明確的價值觀標尺。

  再次,道德模范的示范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道德模范是時代的道德榜樣,是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最有說服力、最有影響力的鮮活教材。肯定和褒獎道德先進人物,就是要發揮道德榜樣的示范作用,推動人民群眾積極投身道德建設,使人們做到“見賢思齊、擇善而從”。

  我特別想強調的是,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道德模范評選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道德實踐過程。民眾踴躍地參加道德模范評選,反映了現代公民的參與意識,同時,投票者會受到道德模范事跡的感染、啟發和教育,激發提升自身素質的願望,這是道德模范評選活動的一大重要成果。多種評選方式的使用,為人們積極參加評選提供了有利條件,尤其是網絡投票使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道德實踐中,他們關心道德問題,顯示了年輕人對社會風尚向良好方向轉變的熱切願望。

  道德模范並非遙不可及

  記者:有人認為,道德模范雖然可敬,但離自己太遠了,似乎遙不可及。您認為,道德模范與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孫春晨:在全國評選表彰來自基層的道德模范,褒獎人民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道德“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層各行各業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凡人善舉”,這一活動本身就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道德模范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道德“神仙”,不是“高大全”式的道德“聖人”,他們的善行義舉就體現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中。

  學習道德模范、崇敬道德模范、爭當道德模范,積極參與道德建設,關鍵是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主動實踐道德的要求、自覺地培育公民美德。道德實踐的第一步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觀。整個社會的道德環境與每個人微小的道德行為息息相關,如果每個人都能在道德上有所作為,全社會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圍,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石。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隨時隨處都可以做出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在家庭生活中,孝老愛親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如果一個父親或母親尊敬關心長輩,在其兒女心目中,他們就是孝老愛親的榜樣,在這樣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下一代,自然能耳濡目染,孝敬父母,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美德的傳承和發揚。

  保持道德模范對道德建設的影響力

  記者:幾個月來,轟轟烈烈的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在全社會掀起關注社會道德建設的熱潮,但兩年一屆的評選表彰結束之后,您覺得怎樣才能繼續保持和發揮道德模范對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影響力?

  孫春晨:道德模范評選表彰之后,需要關注的是如何將道德模范的“典型效應”擴展為持續長久的“社會輻射效應”。我個人覺得,從道德建設的有效性角度看,眼下需要重點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的契機,創新公民道德建設的機制和方法,積極發揮道德模范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在評選全國道德模范的同時,開展地區性和行業性的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道德模范沒有級別高低之分,一個人如果能夠持續地踐行道德,其道德行為獲得周圍人的廣泛認同和好評,就是人們心中的道德模范,他們對周圍人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更為直接,示范作用更容易發揮。

  二是通過各種途徑宣傳道德模范,真正使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入耳、入腦、入心。宣傳道德模范自然應突出平民視角,運用日常生活語言,以親切感人的內容和豐富多彩的形式讓道德模范的形象走進千家萬戶。應該重視民間輿論尤其是網絡媒體在發現和推介道德模范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支持、鼓勵、引導民間輿論和網絡媒體發現的“草根善舉”和“道德明星”,保護和激發人民群眾進行自主道德評議和自我道德教育的熱情。

  三是尊重和愛護道德模范。以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名義評選表彰道德模范,是道德模范們值得珍視的政治榮譽和道德嘉獎,是鼓勵他們繼續在平凡工作崗位和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恆踐行道德的強大動力。針對道德模范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各地政府和部門應給予充分的關懷。中央文明辦制定的《扶助生活困難道德模范實施辦法》,就是一個令人欣喜的舉措,如果各地政府和部門都能制定出相應的制度,必將激發更多的善行義舉。

  四是積極推進志願者行動,調動公民參與道德建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尊重公民在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中的主體地位。道德模范是全國千千萬萬志願者的杰出代表,他們能主動、自覺地做對他人有益的事,體現了新時代志願者的道德價值。道德行為的重要特征是自覺、自願,志願者行動正是體現了這樣的特征。因此,積極推進在我國日益興起的志願者行動,是道德模范“典型效應”向全社會廣泛延伸的有效路徑。

  (本報記者 趙 達)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