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內涵極為豐富深邃,但其本質是道德和素質。大學文化是高校師生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培育形成並共同遵循的目標追求、價值標准、基本信念和行為准則,是一所大學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和靈魂,是辦好大學最重要的精神資源和無形資產。大學是一種文化的存在,沒有文化的大學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辦學以教師為本,推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能否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根本保証。師德是大學文化之魂,高尚師德是胸懷祖國、熱愛人民,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為民情懷。
2010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廣大教師要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自覺加強師德建設,大力弘揚優良教風,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積極探索和實踐教育教學規律,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根據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我們隻有不斷自覺規范自身的思想行為、職業行為和社會行為,才能全面提高師德素養,成為具有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的“德教雙馨”,書寫無私大愛,弘揚崇高師德,詮釋愛的美好。
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隻有真正的熱愛才會放棄對功名利祿的追逐。立足崗位,切實承擔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滿懷對受教育者的真心關愛,是社會和民眾對廣大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的基本職責。教育是積善累德的大事業,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乃養成人格之事業,使僅為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於人類也”。讓我們以滿腔熱血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定崇高的職業理想和職業信念,健全人格,誠心向善,真心從善,忠於職守,終身從教,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真情奉獻給高等教育事業,做愛崗敬業的模范。“教吾所愛、愛吾所教”,培育學生對自身存在、人類命運、宇宙天體、自然奇觀和異域文化等的興趣,以學生的成長進步為執著追求,以細致入微的真情永久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塑造學生品質,欣賞、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嚴謹篤學、勤於思考。大學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大千世界真相、理解萬事萬物真義、探索客觀世界真理、體驗人間真情、辨析世態真偽的感知感悟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增長才能智慧、陶冶道德情操、領悟人生意義的教化教養過程。大學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當今時代知識層出不窮,科技迅猛發展,我們要成為適應時代要求、人民滿意的合格教育者,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讓學習成為生命存在的方式,與社會發展同步,終身學習,拓展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接受新理念、吸納新觀點,凝練學科方向,形成自身特色,弘揚追求卓越、學術自由和學者自律的大學精神,以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遵守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防范一切有悖於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的行為,懷抱理想,樂於堅守,甘於寂寞,力戒浮躁,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引領世界潮流之氣象,迎合中華復興之大業,憑借學術研究路徑,親手把握偉大時代的脈搏,親身參加偉大國家的崛起,親眼見証偉大民族的復興。
追求真理、勇於創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教師是崇高的職業,中國自古尊師重教,並曾把老師作為神供在神壇上,充分說明教師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隨著時代的變遷,今天的我們怎樣才能贏得應有的崇高?大學教師所從事的工作是創造性勞動,若沒有危機感必將埋藏最大的職業危機,隻有永葆創新精神,敢於探索,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感恩時代,關懷社會,獨立思考,建設性批判,才能啟發學生,使學生對世界好奇、對生活自信、對人生充滿想象,進而感受追求真理思考學術的迷人、成人成才。讓我們以人之本善的赤誠心系教育,適應時代新要求、適應人民新期待、適應高等教育新發展,踴躍投身高等教育創新實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尊重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提高教學藝術,培育學生主動精神,鼓勵和肯定學生自由思考、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在發掘興趣和潛能的基礎上多維發展,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和創造者,是學校立校之基,是學校發展之源。唐代哲學大師韓愈在《師說》中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大學天生是永遠高揚的道德旗幟,大學是社會的精神家園。在社會轉型、人心浮躁的當下,“師道尊嚴”有著亙古彌新的價值,大學重道自守的文化氛圍不能消退,更需要我們堅守這片樂土。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言傳身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讓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覺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新時期道德規范的餞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心存善念,胸懷大愛,情系草根,心系大眾,弘揚愛祖國、愛人民、愛學生、愛生活的大愛情懷,立學為民、治學報國,把個人理想、教師本職與祖國發展、人民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百姓滿意的優秀教師。
(作者系湖北民族學院院長)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