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教育

“微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陳 躍 伍玉鬆  2012年02月27日09:56  來源:光明日報

“微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資料圖片


  微博開辟了信息傳播的新時代,標志著個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對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微博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幫助大學生在互聯網上趨利避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的緊迫課題。

  微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微博傳播時間上的即時性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戰

  當前微博成為所有社會化媒體中,最為即時性的信息傳播平台。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利用微博來實時傳遞自己身邊的第一手信息,這也直接顛覆了過去由主流媒體主導傳播的格局。正是這種強大的功能,迎合了青年人的廣泛需求,青年人在“微博”裡尋求彰顯自我的同時更有可能不加辨別地去接受錯誤思潮。此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尷尬是,其所講授的東西年青人也許早就知道,而年青人嘴裡蹦出的新名詞和新鮮事卻可能是其聞所未聞的。因此,微博傳播時間上的即時性無疑是“微博”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的新課題。

  (二)微博傳播內容的碎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戰

  微博作為一種新興媒介,信息的傳播也更加碎片化。基於“單一性”特征和140個字符的限制,微博客所生產、傳播表達的信息,多數是個人瑣碎的生活細節,或新聞、事態的滾動進展,每一條單獨的內容,都隻能表達有限的信息。基於微博語言的碎片化,網絡信息的內容與教育者所傳輸的信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現象將非常普遍,這可能會引起年青人思想上的疑惑、混亂以至逆反。

  (三)微博傳播方式的裂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戰

  微博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形態,它是一種裂變式傳播,這樣的傳播方式被有的人形象地比喻成病毒式傳播:一個人傳給一群人,那群人中的每一個人又可以傳給另外一群人。這樣的傳播特點,激發了人們的表達欲望。重大事件發生時,一些別有用心者常常以微博為平台,刻意夸大,甚至捏造虛假消息,混淆視聽,並迅速傳播。這些不真實、不健康的消息嚴重影響了互聯網環境。因此,如何規范和監管微博信息,阻止網絡謠言的迅速傳播,讓它們既有利於人們交流信息,又能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尤其是值得高校及管理者長期思考和探索的現實課題。

  應對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正如互聯網趨勢研究者謝爾·以色列在其新書《微博力》寫到的,“我們正處在一個轉換的時代——一個全新的交流時代正在代替老朽的、運轉不靈的傳播時代。在這個由微博推動的、正在到來的交流時代,如果我們還沒能跟上它的腳步,那麼就可能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因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在“微時代”,人的個性將得到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彰顯,因此,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是加強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

  ——以健康校園網絡文化教育人。信息網絡技術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有助於快捷、准確地了解師生的思想情緒和他們關心的熱點問題,增進相互溝通。因此,高度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佔領網絡這個陣地,通過優化師資力量、豐富網站內容、創新活動形式,增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以弘揚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提高學生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以解決學生實際問題關愛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把廣大學生當親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關懷,充分尊重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自覺性,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身體力行為學生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靈上的“知心人”,和生活中的“貼心人”。隻有把學生當親人,學生才會把你當親人。

  (二)提高信息的監管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

  ——以洞察力呈現真實性。在微時代,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始終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之外,還要加強對校園網絡文化的監管,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掌握大學生思想中的熱點問題,提高信息的敏銳度和洞察力,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微博”中青年人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疏導,防微杜漸,從而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潮流的功效。

  ——以監督力實現可控性。面對海量信息,高校可以通過建立“微博”平台,選拔培養一支以學生工作教師為骨干的專兼職微博客信息員隊伍,具體負責微博客平台的日常管理與運行,對微博客平台的運行管理、安全保障、信息發布審核程序等實施嚴格管理,確保微博客平台正常、安全、有效運行。

  總之,隨著“微博”及其他網絡平台的深入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保持思想和行動上的與時俱進,利用“微博”等網絡平台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廣大大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好“微博”等網絡服務平台,探索出一條有效的管理新模式,提出更多的解決辦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