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倡導教育的另一種模式就是要教育孩子學會關心,我認為這是現在亟待倡導的,也是針對現有模式的檢討。我們提出倡導情感教育,人們總是問我,難道不要認知嗎?不要知識嗎?我說,你們理解錯了,我們從來就沒有這樣要求。內爾·諾丁斯說得很清楚,這些質疑恰恰是對教育者提出的挑戰。在引導學生探討人類生活中最重要問題的時候,如何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如何引發他們積極的情感,引導他們去討論,去思考,去質疑,去認識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促進人的智力發展,而且教育的職責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人的智力發展。諾丁斯博士所提倡的關懷教育。與傳統社會一直被認為是基本道德的“仁愛”有所不同,她的關心理論具有現代社會的價值取向。諾丁斯教授著重關心的和中國傳統中的同情、仁愛也有所不同,她關心的是這些品質有哪些能在現代社會延伸、發展和創造。
關懷和正義,是社會品質和公民品質的一部分,作為公民,一定要會關心你之外的那些人、社區、民族、國家、地球、自然等等。在今天,僅僅講社會公正是不夠的,僅僅從公正的視角無法切實解決目前的許多現實問題,有了關懷這樣一個品質,就會有新的彰顯空間。生活在北美的內爾·諾丁斯教授關懷和思考的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性的問題:現代社會,人應該走向何方?二十一世紀的人應當培養成什麼樣子?包括中國將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和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培養什麼樣的人等等。現在中國的GDP已經有這樣大的發展,中國的人口佔世界這麼大的比例,中國又希望更多地參與世界事務。中國的未來,中國的下一代在全球的生活中,在地球村,在國際社會的未來發展中將起什麼樣的作用?這些也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道德教育不僅是旨在培養有道德人的特殊教育形式,也可以是在任何的在方法上合乎道德的教育形式。從世界范圍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中,考試仍然控制著學校的生活。最近美國伊利諾大學一位教授寫信給奧巴馬總統,抱怨考試制度,他說:“請讓教師們鬆一口氣吧!”中國的學校教育同樣沒有擺脫為考試而學,為考試而教的束縛,盡管改革一天也沒有停止,但是事實一點不能讓我們減輕擔憂,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合乎道德、人性化的教育,而不是一個非人化的教育。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教育是為所有的學習者提供關懷和支持,幫助他們成為能干而自信的人,同時,我們需要合乎道德的教育政策,我非常想從內心裡呼喚這句話。
(本文為朱小蔓教授在諾丁斯教育思想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節選)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