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龐躍輝教授在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師人格優化系統研究”中,對深刻把握教師人格優化的內涵表征、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的認同意識、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提出了較為深刻的認識觀點。
一、深刻認知教師人格優化的內涵與表征
教師的良好人格就是一種在理性認知教師人格優化的價值取向中所形成的受到社會普遍認可、贊賞的品格取向,是有利於教育教學活動朝著健康有序方向發展的行為范式。因此,教師良好人格既具有社會普遍認可、贊賞的良好人格共性特征,又具有體現教育職業屬性、展示教師優秀品格的良好人格個性特征。教師人格優化既是教師人格共性的內在要求,也是教師人格個性的形象展示。
從教師這一相對特殊和優秀的群體屬性分析,教師人格優化的豐厚內涵應集中凝結為“求真、厚德、博學、尚美、篤行、拓新”的品格取向,主要表現在“傳承真理之執著、無私育愛之深情、學淵善教之才干、明禮誠信之楷模、潔好豁達之風度、銳意創新之膽魄”的行為范式和魅力彰顯。“傳承真理之執著”體現了教師的堅毅求真取向,“無私育愛之深情”體現了教師的奉獻大愛之心,“學淵善教之才干”體現了教師的職業特殊要求,“明禮誠信之楷模”體現了教師的公德優異水准,“潔好豁達之風度”體現了教師的美好形象氣質,“銳意創新之膽魄”體現了教師的勇於創新精神。從教師人格優化的豐厚內涵中可以看出,教師良好人格的准則並非一般良好人格的標准,而是基於一般良好人格標准之上的比較高層次的人格准則,是作為優秀教師的人格彰顯。
教師人格優化的豐厚內涵決定了其具有相對特殊的重要表現特征。教師人格優化的重要表征主要體現為如下三個重要方面:一是社會認同性。由於教師首先是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而存在的,因而教師人格優化與社會人格優化的取向具有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決定了教師人格優化的社會認同性。二是示范引領性。由於教師不僅是作為一種相對優秀的社會群體而存在,因而教師人格優化就必然具有示范引領性。這種示范引領性,突出表現為教師人格優化具有一定先進性,能對其他社會成員產生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三是群體整合性。由於教師更多地工作、學習、生活在一個相對集中的環境,因而為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而創造了有利條件。這種互相砥礪而又相對和諧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狀,十分有利於教師產生其共同的心理趨向,聚合教師努力向上的目標定位和價值取向,形成帶有共性的積極的精神品質和人生價值觀。因此,教師人格優化表現出群體整合性的特征,其積極作用具有群體效應。充分發揮這種積極的群體效應,對於促進社會形成良好風尚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量。
二、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的認同意識
教師人格優化的認同意識,是人們對教師品格行為的一種價值判斷的社會認同觀念,是人們對塑造教師良好人格的一種共同目標取向。由於人們社會活動領域是十分寬廣的,對教師人格優化認同意識的把握也便是多角度、多層面的,因而必須從多維度深刻認知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認同意識的價值判斷和目標取向。
首先,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認同意識與確立教師主體意識,具有內在統一性。確立教師主體意識,就是在深刻認知教師屬性、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樹立教師主體的理性觀念,調整教師主體的心理趨向,明晰教師主體的目標定位,從而以教師特有的主體作用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的認同意識,就是強化教師“傳承真理之執著、無私育愛之深情、學淵善教之才干、明禮誠信之楷模、潔好豁達之風度、銳意創新之膽魄”的良好人格認同觀念,引導教師深刻認知主體地位的特殊要求,確立教師主體人格的理性認知意識,發揮教師主體人格的能動作用,從而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自覺體現其主體人格風范。因此,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認同意識,與確立教師主體意識具有內在統一性,突出表現在塑造教師良好人格同提升教師主體意識的一致性。
其二,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認同意識與強固良好教風意識,具有內在統一性。確立良好教風意識,就是在深刻認知良好教風屬性、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端正教師的教育教學態度,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方式,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增強教師教育教學成效。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的認同意識,就是強化教師“傳承真理之執著、無私育愛之深情、學淵善教之才干、明禮誠信之楷模、潔好豁達之風度、銳意創新之膽魄”的良好人格認同觀念,引導教師深刻認知良好教風屬性和地位的特殊要求,確立良好教風的理性認知意識,發揮良好教風的能動作用,從而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自覺地體現良好教風。因此,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認同意識,與強固良好教風具有內在統一性,突出表現在塑造教師良好人格與養成良好教風的一致性。
其三,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認同意識與引領社會風尚意識,具有內在統一性。確立引領社會風尚意識,就是在深刻認知社會風尚變化發展屬性、標志、作用的基礎上,校正社會風尚變化坐標,明確社會風尚發展方向,提升社會精神品位,改善社會行為風氣。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的認同意識,就是強化教師“傳承真理之執著、無私育愛之深情、學淵善教之才干、明禮誠信之楷模、潔好豁達之風度、銳意創新之膽魄”的良好人格認同觀念,引導教師深刻認知良好人格在引領社會風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確立教師引領社會風尚的理性認知意識,從而在提升社會精神品位、改善社會行為風氣中發揮教師的示范效應。因此,科學建構教師人格優化認同意識,與引領社會風尚具有內在統一性,突出表現在塑造教師良好人格與提升社會精神品位、改善社會風氣的一致性。
三、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
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是指在教師共同體中成員所表現的共有的人格優化的信仰、態度、規則等等的集合,是教師共同體成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共同選擇並遵循的人格優化價值判斷取向,也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共同參照的理想模式和最佳范例。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就是在深刻認知教師“求真、厚德、博學、尚美、篤行、拓新”的人格優化豐厚內涵的基礎上,形成教師人格優化共識,積極塑造教師的良好人格,從而充分展示教師群體的優秀素質和高尚行為。
首先,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應是教師的自覺行為活動。由於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是在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人格取向和價值判斷,具有極其重要的規范教師活動的指向和價值,因此,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就必須以教師對人格優化的能動性、內在性追求為基礎,突出表現為把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作為一種自覺行為活動。所以,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必須引導教師消除阻撓人格優化的認知障礙及其抵觸心理,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和接受“傳承真理之執著、無私育愛之深情、學淵善教之才干、明禮誠信之楷模、潔好豁達之風度、銳意創新之膽魄”的良好人格行為范式,形成追求良好人格、展示良好人格的價值取向,才能夠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主動地、自覺地表現出教師的優秀素質和高尚行為。
其二,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應是教師的群體行為活動。人格優化對塑造教師良好人格的積極引導,對全體教師都具有普遍作用和意義,是教師這一相對特殊的社會群體所共同追求的目標。無論是大學教師、還是中小學教師,無論是講授自然科學的教師、還是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師,無論是專家教授、還是普通教師,都應對人格優化有一種起碼的認知觀念和需求願望,並且不斷地積極加以強化和提升。因此,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必須成為教師的群體行為活動,從規制上把教師良好人格行為范式作為對教師群體的共同要求,以促使每位教師都應當按照這種共同准則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切實發揮教師人格優化的群體積極效應。
其三,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應是教師的具體行為活動。教師人格優化的行為范式作為一種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認知成果,也既是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能動反映,又是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理性指導,因而必須落實到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具體活動,才能體現出這一先進認知成果的重要價值和能動作用。因此,積極彰顯教師人格優化行為范式,必須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成為教師的具體行為活動,在實踐中把“傳承真理之執著、無私育愛之深情、學淵善教之才干、明禮誠信之楷模、潔好豁達之風度、銳意創新之膽魄”的教師良好人格行為范式,具體落實到教育教學行動之中,以教育教學顯著成效來証明自己追求人格優化的美好願景,充分展示教師的優秀人格魅力。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