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教育

營造支持教育創新的文化環境

臧鐵軍  2011年12月14日08:40  來源:中國教育報

  核心觀點:對分數的過分強調,對知識的數量和答案的精確程度的過分強調,使教育失去了理想和追求,失去了創造的原動力。當前我們強調落實素質教育目標,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價值正是對人的創新精神的培植和創新潛能的挖掘。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從小學到大學持續不斷地培養創新的意識、創造的精神。填鴨式教育顯然與這個目的格格不入。要扭轉填鴨式教育,首先要使教師不斷對教育和教學過程提問“為什麼”,並要率先質疑和探索,通過教學過程,讓學生獲得更快的發展。這不僅是一個教育理念問題,也是教育創新的文化環境問題。

  當教育結果被評比等指標化、被升學等功利化以后,教育創新的文化就被壓抑了,因為教育過程被注入了功利性。對分數的過分強調,對知識的數量和答案的精確程度的過分強調,使教育失去了理想和追求,失去了創造的原動力。當前我們強調落實素質教育目標,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價值正是對人的創新精神的培植和創新潛能的挖掘。

  從教育的宏觀層面來看,應當說有些教育改革不乏很好的設計,出台的有些政策也不乏很好的思路,但就是由於缺乏支持改革創新的文化環境,到了操作層面被打了折扣。政策還不完善,被鑽了空子,扭曲了改革的方向和政策導向,形成“重走老路最安全”的誤導。其實,落實和完善政策,是良好的改革創新文化的基礎。

  以往,我們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過於重視那些自上而下的、在某一宏大政策理念指導下的教育改革,卻沒有對來自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校長和地方教育管理者們的自下而上、適應當地教育和社會實際的教育創新予以足夠的重視。事實上,自下而上的教育創新也很有價值,應當重視對這些教育創新進行總結、提煉,並據以完善我們的教育政策。

  當然,教育創新必須要有正確方向,必須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探索。最近從新聞中看到,某小學許多孩子被要求戴上綠領巾,學校相關負責人將這視為一種教育探索。如果真像報道中所說的那樣,這種違反教育原則的所謂創新要予以制止和糾正。

  教育創新的文化氛圍十分重要,甚至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要把教育研究創新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制定和完善鼓勵研究創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建立有效的教育創新體系,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努力形成激勵創新的濃厚氛圍。

  當然,教育創新離不開制度保障,所以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領導者都應當具有建設良好教育創新環境的意識,使教育工作者真正感受到自己職業的責任和榮譽,激發起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力,無怨無悔地為之付出,享受著那份發自內心的幸福。

  教師每天教書,同樣的課程內容面對不同的班級經常要重復講上幾遍,同樣的作業內容要批數十本上百本,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覺中難免產生一種職業慣性或倦怠,在教育教學中,習慣性的做法多,探索研究少。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創新文化建設必須積極鼓勵教師創新,使教師的教育理想能夠化為實實在在的教育實踐,賦予教育教學以新的活力。教師的使命不僅是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還必須始終保持對教育規律的執著探索。這應當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本能追求。

  (摘自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臧鐵軍在第二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獎頒獎典禮暨中國教育創新論壇上的演講)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