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教育

書法教育與民族素質

  2011年11月21日09:1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書法教育與民族素質

  

古人書法
今人寫字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振有在題字(資料圖片)


  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書法藝術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文史版自今日起開辟“關注中小學教育·書法文化”欄目,與本系列策劃中焦點版的“聚焦”和博藝版的“論道”呼應,以配合《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的貫徹落實。“書法文化”欄目刊發文化學者闡釋書法的文化精神、審美價值、時代發展等內容的文章,以期幫助讀者對書法、書法教育形成更深刻的認識。——編者

  ■郭振有

  方塊漢字是中國人偉大的創造和發明,是先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根,也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了不起的奇跡。它不僅傳承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而且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作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漢字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方式,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它是多維的,不是平面的﹔它形象、簡潔,內涵極其豐富。

  書法是中國藝術的最高代表

  在世界上數千種文字中,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書法是關於漢字書寫的一門學問,它要求寫字符合傳統形成的法度。書法材料雖然只是白紙黑墨,但正是這黑白二色象征著天地宇宙大色。又因為書法工具的毛筆是軟的,其所表現的線條就能夠顯現出剛勁、流暢、迅捷、舒緩、雄壯、優雅、自然、洒脫等無窮的變化。

  漢字文化與書法是緊密相聯的。正是書法,使漢字文化產生了極具魅力的神採和生機。歐陽中石先生說得好:“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彩,賦以生機。”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書法藝術成為特別璀璨的一顆明珠,被公認為中國藝術的最高代表。唐代張懷瓘在《文字論》中說:“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書法可以表現人格、思想、感情。現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的奇跡。無色而具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具有音樂之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美國學者福開森認為,中國一切藝術都是中國書法的延伸。如果沒有書法藝術,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定會失去很多顏色。

  漢字和漢字書法極簡單又極復雜,不僅富含藝術美,包含了中國藝術的一切元素,而且蘊含著深刻的美學原理和哲學思想。熊秉明先生說:“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哲學,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之核心。”漢字和書法講求和而不同,違而不犯,計白當黑,剛柔相濟,以少勝多,追求虛實、方圓、順逆、正反、疏密、枯潤、燥濕、分合、動靜、收放、提按等的恰當結合。古人把好的書法比作懸針垂露、鴻飛獸駭、鸞舞蛇驚、絕岸頹峰、臨危據槁,重如崩雲,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似初月之出天涯,猶眾星之列河漢等。

  中國人歷來講究書品人品統一。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典書法作品都是二者的完美結合。古代著名書法家們的愛國情操、民族氣節、高尚品格、藝追超絕的事跡彪炳千秋。當然,秦檜、蔡京的字都挺好,但人品為人所不恥。

  書法藝術不僅為歷代中國人所鐘愛,在世界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98年在世界藝術之都巴黎舉辦的現代中國書法藝術大展上,法國前總統希拉克鄭重寫下一段話:在中國,書法乃藝中之藝,祖祖輩輩一直是一個民族的記憶。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我們畫與書極少融合的西方文化中,尚鮮為人知。它既使人驚詫,也使人著迷。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對他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你要好好學習。我說的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書法藝術是中國人的精神寄托。有學者說,人生應當有三種境界:底層是生活或吃飯境界,中間是藝術境界,最上層是天地境界。藝術包括寫字作畫等,有人性修復功能,可以使人擺脫一些物欲的侵擾,精神有追求,生活詩意化。人吃飽飯了,應該更多地追求藝術境界,使人性得以恢復和升華。如果藝術境界消失了,會導致最高一層天地境界消失,出現人性和人心生態平衡危機。

  有人認為,鴉片戰爭100多年來,中國基本上完成了“西化”,中國自己的傳統包括書法、中醫、戲劇、武術等,研習者越來越少。他的結論是,這“隻能說明我們祖宗的東西大都是落后的”。這是多麼淺薄而且可憐的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表現。

  不過我們也不能不注意到,當國家逐漸富裕起來的時候,一些國人的文化素養正在出現危機,精神感官已麻木不仁。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街小巷的網吧座無虛席,不少青少年沉溺於網絡如痴如醉,麻將桌旁的搓麻聲此起彼伏通宵達旦,而傳統文化知識之少和感情之薄讓人可憐。很多人對歷史悠久的書法文化的欣賞興趣逐漸淡漠,鑒賞水平日趨低下。

  當然,今天有些人也在玩書法,卻偏離了傳統,滲透了功利氣息。古人把書法看成是具有本體意義的生命存在,強調文化和書法並行不悖,強調書法是人性修為的根基,所以書法精到、典雅。今人卻尚俗,隻重視玩弄技法。許多書法作品充斥著浮躁之風,商業味太濃,俗氣太濃,書卷氣太少,注重裝飾性,缺乏內涵,少見雅致。社會評價重官品,不重書品。有的“任筆為體,聚墨成型”,還狂傲自大,認為自己高於古人。

  有學者提出一個見解:衡量一個國家的強盛程度,有三種資本:文化與靈魂,金融與經濟,科技與知識。第一資本是第二、第三資本發展的基礎和發展的動力。一個國家第二、第三資本不強大,一打就垮。如果第一資本不強大,則不打就垮。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建立在自身文化傳統的基礎上。

  對待書法的態度就是對待母語的態度,直接關系到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蘇聯吉爾吉斯民族作家欽吉斯·艾特瑪托夫說:“民族的不朽就表現在它的語言上……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奇跡,是廣義的財富。”“母語的神奇魔力是不可解釋的!隻有從童年起就掌握和理解母語,才能使心靈裝滿由人民的經驗而誕生的詩篇,才能使人的自豪感永不衰竭,並從先輩語言的豐富多彩的含義和節奏中,得到美的享受。”漠視寫字和書法教育,也是漠視母語的一種表現。

  中小學生出現漢字書寫危機

  一位俄國詩人寫過這樣的詩句:“在俄國,俄國失去了俄國。”

  這句詩,值得我們警覺。因為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風氣,過分地重視學習西方,輕視繼承中國自己的傳統﹔重理工,輕人文﹔重功利,輕素養。書法教育長期被忽視,是其表現之一。

  中國傳統教育十分重視寫字和書法。這是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和顯著特色。與音樂、美術等美育內容相比,寫字和書法教育更具有基礎性、實用性、普遍性、遷延性,更不可缺少﹔書法所用工具、材料更便宜,也更容易普及。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小學普遍開設寫字課,后來成為一種隨意狀態,大多數學校取消了寫字課,即使在極少數開設寫字課的學校裡,寫字教學也處在低效狀態。

  在2003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一批著名學者大聲呼吁:書法課不可少。自小學時代學點書法,便是從美育這個領域裡培養人的良好素質的開始。學書法不僅是一種技能,而且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刻苦的習慣,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由學習書法還可以了解中國文字、歷史、古典詩詞……在美育課程中,書法具有音樂、美術不可替代的作用,取消了書法課也就是取消了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年前,在中國教育學會和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小學生書法節新聞發布會上,我脫口說,現在很多學生寫的字“慘不忍睹”。

  據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調查,現在中小學生,乃至大學生、研究生,漢字書寫情況愈來愈差,書寫出現了危機,社會各方面普遍不滿意。報載,2009年某大學分校對2100名大一新生進行了首次漢字書寫測試,320余名學生不及格。測評負責人形容一些學生的字跡是,“七拐彎、八擰勁,彎彎曲曲,好似蚯蚓找媽媽”。

  書法教育危機還表現在,許多學生對寫字好壞滿不在乎。“提筆忘字”現象也日益嚴重,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好多字不知道怎麼寫”的人數佔45.2%。

  中小學生出現漢字書寫危機,是因為今天的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中小學生學習內容大大拓寬,學習負擔越來越重。重外語輕母語,鼠標代替用筆,書法教育被置於可有可無的地位。有的教師甚至半開玩笑地說:“強調讓學生寫好字,是不是在逆歷史潮流而動?”

  書法教育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

  書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內容,中小學必須切實重視寫字和書法教育,為每一個中小學生打下書法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要端正書法教育的思想。書法教育首先是德育,是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品人格教育。練字就是練人,學寫字就是學做人。教育學生從小寫好中國字,長大做好中國人。書法教育要體現新課改理念,即同時注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熏陶。

  書法學習中有豐富的教育元素,關系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可以產生育德、啟智、健體、審美的綜合效應。學習書法可以培養人的觀察、發現、欣賞、鑒別、動手、兼顧、應變、創新等能力,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品質,使人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安靜下來。清代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一幅好的書法作品,不光表現著書寫藝術,其內容、形式,以及所用物質材料和環境要求等,與文、史、地、數、理、化、生等各科都有關系。總之,寫字教育是素質教育不應缺少的組成部分。

  中小學書法教育目標主要是普及,不是培養書法家,而是讓中國的中小學生人人能寫一筆好字,並且終生對漢字漢語和書法具有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可能涌現出一批書法藝術家。

  加強書法教育必須解決好教師問題。現在大多數學校沒有書法課教師編制,也沒有書法教師專業職務。書法納入課程,需要研究書法教師的編制和職稱問題。當前急需的是通過科學的培訓,培養提高專兼職書法教師的書法素養和教學能力。要在校內校外組織各種書法展示活動,邀請家長和社會人士參加,激發學生的書法興趣,同時擴大社會影響。每個孩子都應該給家裡或別人寫春聯。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書法展示,影響和帶動社會的書法學習和社區文化活動。

  要加強書法教育指導,提高教育效益。當前書法教學普遍存在低效甚至無效狀況,存在著較多“盲區”或“誤區”。許多學校創造了靈活多樣的書法教育經驗,要互相學習借鑒。對學生寫字要進行正確的有效指導,教學評估標准要力求符合孩子的實際。

  中小學生的書法教材要適合中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簡便適用而不要繁瑣,故弄玄虛。硬筆主要講究實用性,毛筆要盡量講求藝術性。現在各種組織和個人紛紛編寫書法教材,未經審定即推向市場,不少教材遠離課程標准,不適合中小學生使用,有的錯誤很多,要做好對書法教材的審訂工作。師范院校要開設書法教育的課程。把書法教育列入教育督導內容,這是開展好書法教育的重要保障。

  書法教育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基礎內容。現在大家越來越認識到,科學技術非常重要,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同樣非常重要,書法教育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相信在《教育部關於開展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意見》的影響下,中小學書法教育一定會出現新的局面,為提高中華民族的基礎素質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