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會《決定》要求,“堅持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加快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轉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西部地區高校,應切實肩負起服務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歷史責任,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水平。
一是抓基礎,著力加強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建設。學科建設是大學最具有整合性與影響力的工程,是各項工作中起帶頭作用的關鍵環節。充分利用西部特有的人文資源,進一步凝煉方向,形成具有明顯地域優勢和比較優勢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和研究方向﹔匯聚隊伍,構建學科基地,進一步加強特色學科和重點學科建設,加強適應西部地區科學發展需求的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建設,形成一批服務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建立健全鼓勵、引導高校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政策體系,並將社科研究、人文熏陶貫穿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全過程,在方法上注重交叉研究、綜合研究,推動理論創新、方法創新。
二是抓平台,著力建設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研究基地是繁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平台。發揮基地排頭兵示范作用,整合西部地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支持、扶持西部地區的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建設,搭建一批以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為導向的重點研究基地,新建一批適應西部大開發要求的區域特色重點研究基地,為服務西部大開發提供決策咨詢和理論支持。
三是抓主體,著力建設高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關鍵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西部地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體制創新、機制創新,著力培養扎根西部,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學術隊伍﹔積極創新人才工作思路和機制,破解在西部留住人才難、引進人才難的問題,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改進科研評價制度,建立重創新、重質量、重貢獻的人才選拔和激勵機制﹔尊重創造性勞動,在經費、條件等方面向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富有開創精神的一線教師傾斜,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
四是抓應用,著力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科學地回答區域發展的重大問題,是繁榮發展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動力源泉。西部高校既要立足地方,結合自身實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又要面向全國,具有全國意識、世界眼光,在某些研究領域或特色學科敢領全國之先﹔加強與政府、企事業單位的溝通和協作,搭建有效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運行平台。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從國家和地區發展建設需要、人民群眾關心的現實問題方面確立研究方向,組織聯合攻關,在服務中尋求發展機遇,形成學科優勢,增強競爭能力。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於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珠市口東大街5號 郵編:100062 聯系電話:010-67078755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18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號0110486
京衛網審[2011]第0535號 國家藥監局(京)-經營性-2011-0014 京網文[2011]0034-0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