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高職中職全面發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齊頭並進。在職教領域繁榮發展的景象中,職業院校的軟件、硬件建設模式、方法、措施、功能、特點等頗受關注。國家層面、行業層面、區域協作等不同層面的研討、培訓學習頻頻舉辦。其中,基於工作任務和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和方式,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普遍的共識,一般被稱為一體化教學模式。
首先,一體化教學的實現途徑可以明確地表述為四個一體化,即:一體化師資、一體化教材、一體化教學場地、一體化課程方案。這就是實現一體化教學的四個途徑,也是一體化教學得以實施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條件。隻有抓好這四大項建設,我們所期望的一體化教學才能真正落到實處。下面就作者在克拉瑪依技師培訓學院主持一體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圍繞上述四項建設所進行的探索,逐一闡述:
一、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
在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這個問題上,通常有兩種提法,一是雙師型教師,二是雙師結構。其中雙師型教師是指一個教師能文能武,既能教理論知識,又能指導操作訓練﹔雙師結構是指具有雙師功能的2人組合,其中一方專業理論知識豐富,講授能力強,另一方操作技能突出,實踐經驗豐富。
我認為,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應當以雙師型為主體,雙師結構為補充作為原則和目標。我們職業院校的專職專業教師,應當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隻有培養起一大批雙師型的專職專業教師,一體化教學才有可靠的師資支撐。同時,雙師結構也重要,首先是作為校企合作的重要環節。聘請企業技術、技能骨干擔任兼職教師,實現專兼職相結合,優勢互補,並且往往容易形成雙師結構。另一個重要之處是,雙師型教師要求很高,並不是所有專職教師都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那麼,用雙師結構的方式來解決這種個體差異的矛盾,就可以發揮那些難以成為雙師型的教師的積極作用。
對雙師型教師要有明確的內涵界定,或者說要設定一定的標准,可以用“配置”這個概念來描述。我院的作法是將雙師型教師分為四級配置:
①最低配置——助理講師+中級工(本專業操作技能等級,下同)
②標准配置——講師+技師
③高級配置——講師+高級技師(或高級講師+技師)
④最高配置——高級講師+高級技師
這樣一種以一定等級的專業技術職稱加本專業或相近專業一定級別的操作技能相結合的界定方式,明確了雙師型教師的具體內涵,產生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對於專職教師的雙師型建設,教師個人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艱辛,學校要制訂明確的激勵政策,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教師學理論、鑽技能。在專業技術職稱和專業操作技能兩個方面不斷提升,並且安排時間到生產現場實習、調研,貼近生產,積累實踐經驗。對雙師結構建設,在鼓勵專職教師提升素質的同時,大力加強校企合作,大量選聘生產現場的技術、技能骨干,擔任兼職教師,實現專兼職結合,優勢互補。
走以雙師型為主體,雙師結構為補充的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路子,有利於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出骨干、出尖子、出帶頭人,產生積極的引領作用。同時,有利於校企合作,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溝通與交流。
二、一體化教材建設
一體化教材對一體化教學的推行十分重要,在沒有現成范本的情況下,開發一體化教材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我院組成一體化教材開發項目組,由院長任組長,設有用戶總監、質量總監、進度總監負責總體組織協調,下設若干專業課題組,分別由相關專業骨干教師組成,具體負責教材編寫。基本作法是將原來各自成冊,自成體系的《應知》、《應會》教材、有機融合為一個整體,以課題模塊為單元,相對獨立成章,形成適應一體化教學要求的教材模式。編寫過程中,以原有相關教材為基礎,以國家和石油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標准為主線,結合油田生產相關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使我們編寫的教材貼近生產實際。近幾年來,我們先后開發了《石油鑽井》、《石油開採》、《油氣集輸》、《熱注運行》、《維修電工》、《汽車修理》、《電焊》等一體化教材,投入使用后,深受學習者的歡迎。
與此同時,我們積極探索多媒體教材開發應用,通過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相結合,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把紙質靜態教材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多媒體電子教材。使油氣生產中大型設備、復雜工藝流程和密閉裝置、置於地下的生產過程等過去看不見、摸不著、講不明的內容,生動、形象、明白地呈現在屏幕上,極大地改善了學習效果。其先進性、安全性、經濟性十分突出。目前我們已開發投用的多媒體教材有《石油開採》、《油氣集輸》、《工業鍋爐運行》,播放時間長達400多個小時。
三、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
一體化教學場地也可簡稱為一體化教室。就是能實現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穿插進行,邊講邊練,貼近生產的工場化的教學場地。一體化教室是一個大概念,對於不同的專業(工種)其表現形式,建設模式各不相同,要根據專業技能培養的需要而定。根據我院多年的摸索,近兩年作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建設中圍繞一體化教學的新要求,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嘗試,大致形成了這樣幾種模式(實訓功能設計與建設模式):
1. 計算機仿真模擬操作式。即將多媒體電子教材裝入多媒體平台,學生在專門設置的多媒體教室裡,通過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操作訓練。生動形象地、反復地學習,掌握操作課題。如我院的石油開採專業、油氣集輸專業、熱工(司爐)專業在使用的仿真操作系統。
2.軟硬件結合的系統仿真模擬操作式。即專門的專業教學軟件與生產設備相同的硬件相結合,產生真實操作效果。如我院的石油鑽井模擬系統、井下作業模擬系統、自動化採油模擬系統與機床電路維修設備、電工技師培訓考核裝置等。
3. 微縮模擬物理仿真操作式。即將巨型設備按比例縮小,制作成微縮但真實可動的實物,在這樣的實物體上進行操作訓練,解決安全性和經濟性問題。如我校教師自行設計制作的微縮仿真鑽機、微縮仿真修井機。
4. 真實工況分解操作式。即將真實的設備、儀器、大型或復雜的工具分解陳列於教室,以挂圖與實物相結合進行檢測、組裝、維護保養等課題訓練。如我院的油氣集輸、井下作業、石油鑽井等實訓室,鑽修、汽修廠房等。
5. 真實工況系統操作式。即同生產現場完全一樣的設備和操作過程。如我院的石油開採、油氣集輸、井下作業、採氣、機加工、焊接、高壓配電、司爐工等實訓場。
四、一體化課程建設
所謂一體化課程建設,就是以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把我們為一體化教學准備的師資、教材、教學場地諸要素有機地組合起來,去實現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它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按工種按等級分別制訂課程設計方案。其中包括課程名稱、課程目標、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周期、課程設置、學時分配、教材選用、師資配置、教學場地配置、訓練課題、教學提示、教學資料積累等內容。這樣的課程方案的實施,才能有效地貫徹一體化教學理念,規范教學過程管理,控制教學質量目標,達到一體化教學的預期效果。
五、一體化教學改革取得的教學成果
以一體化師資、一體化教材、一體化教室、一體化課程建設為內容的一體化教學改革,最終目的是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近3年來,隨著我院一體化教學實踐的推進和提升,培訓教學效果不斷改善,社會反響越來越好。先后培養各級技能人才30000余人,培養高技能人才3219人。其中高級工2349人,技師562人,高級技師308人。在全國石油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獲採氣工團體第二名,井下作業工團體第三名,油氣集輸工團體第二名,維修電工團體第三名,同時獲個人金牌3人,銀牌6人,銅牌11人,在新疆油田公司2010年職業技能大賽中66人獲得前三名,其中授予技術能手12人,晉升高級工17人,晉升技師19名,晉升高級技師4人。
我校教師中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優秀教師2人,授予克拉瑪依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授予克拉瑪依市級骨干教師20人。
學院榮獲:全國優秀成人教育培訓機構﹔自治區科技興新素質工程培訓基地﹔自治區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培訓基地。
一體化教學實踐是一個不斷推進、不斷提高的過程,高技能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我們將不斷努力,持續改進,深入推進一體化教學模式。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