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教育

借鑒發達國家科研誠信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2011年11月10日08:33  來源:中國教育報

  廈門大學副教授(一般課題【發達國家科研誠信建設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負責人) 曾煒琴

  自上世紀后期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內外學術不端行為的屢屢曝光,“科研誠信”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公眾共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我國學術界乃至全社會的熱門話題。一些發達國家如美、英、德、澳等國,均高度重視科研誠信體系的構建,它們的作法、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研究、學習與汲取。

  多年來,教育部一直致力於加強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構建工作體系和長效機制過程中,我們既要立足於本國實際,也應博採眾家之長,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本課題擬對美、英、德、澳等發達國家在建構科研誠信體系過程中形成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進行認真梳理和深入研究,並探討其經驗、教訓對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啟示,以彌補我國理論界在這方面研究的不足,推動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研究﹔同時,為我國教育科研機構掌握國外科研誠信建設的歷史及現狀提供參考,從而取長補短,少走彎路,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完善高效的科研誠信體系,加快我國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的步伐。

  國外對科研誠信建設的研究,肇始於20世紀40年代美國“科學社會學之父”默頓關於科學的精神特質及科學規范的研究。但社會各界真正廣泛關注科研不端行為,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1974年美國薩默林事件和1981年達爾西事件等一系列令人震驚的科研不端行為的曝光,引起了美國學術界、媒體、公眾乃至美國政府的廣泛關注,也由此拉開了西方發達國家進行防治科研不端行為及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的序幕。英國1994年的皮爾斯事件、德國1997年的赫爾曼·布拉赫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科研不端行為的曝光,也促使這些發達國家認真思考對策,著手構建科研誠信體系。各國相繼成立官方或非官方的科研誠信管理機構,或在原有學術機構和基金會建制上增設科研誠信管理部門,出台不同層面的政策措施﹔同時大力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力求營造良好的科研誠信氛圍,構建完善的科研誠信體系。在關於科研誠信的學術研究方面,美英等國出版、發表了大量專著和文章。國外的科研誠信研究多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探討科研不端行為及負責任研究行為的定義、性質及內容﹔第二,有關科研不端行為發生的頻率、程度的定量及定性研究﹔第三,分析科研不端行為產生的原因、類型,提出應對措施﹔第四,關於科研誠信及負責任研究行為的培養和教育問題,其中負責任研究行為(RCR)的框架下每一個分支都有大量研究成果。當然,各國國情不同,科研誠信建設的歷程不同,在構建科研誠信體系的過程中有各自不同的經驗和教訓。即使對科研誠信問題開展研究最早的美國,其科研誠信體系也不能說是完美無瑕的。他們的經驗、教訓及存在的問題,都值得本課題組認真研究。

  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和學術界十分重視國外科研誠信建設的經驗。一些學者通過論文和譯著等成果形式,將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治理科研不端行為方面的經驗介紹到國內。但比較系統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見,而且主要側重於對美國科研誠信體系的介紹與分析,對其他發達國家如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丹麥、日本等國科研誠信建設的過程及政策措施均淺嘗輒止,未作全面介紹和深入探討。事實上,這些國家在科研誠信建設過程中,雖或多或少均有向美國學習借鑒之處,但各國建立的科研誠信體系卻各具特色,成效也不盡相同。因此對美國及英、德、澳等發達國家科研誠信體系及科研誠信建設過程中的成敗得失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必將為我國科研誠信建設提供諸多有益的啟示。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將首先廣泛搜集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丹麥、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科研誠信建設的有關資料,尤其是關注各國科研誠信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事件或案例,全面掌握各國在防治學術不端行為、建構科研誠信體系的理論研究、政策制定、機構設置、社會反響等方面的資料,並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其次,運用各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結合各國在不同階段所處的國內國際社會背景,對所掌握的各國科研誠信建設資料進行梳理、比較與分析,盡可能准確地把握各發達國家在防治學術不端行為及構建科研誠信體系過程中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問題。最后,結合實際分析各發達國家科研誠信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