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副編審(一般課程“國內外學術期刊用稿及學術規范比較研究”負責人) 張小強
當下我國學術不端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分析見諸媒體的大量學術不端事件會發現,在學術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以成果發表——即學術論文在學術期刊發表時的不端行為最多。這是因為:第一,學術活動其他階段的不端行為必然要在成果發表時表現出來﹔第二,成果的發表對於科研工作者有巨大的利益誘惑,導致他們最容易在成果發表時造假﹔第三,科學研究隻有在成果發表后公諸於眾,才有被發現和檢舉的可能,這也使成果發表時的學術不端行為社會影響最大。因此,作為學術論文的載體,學術期刊是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形成的重要場所,是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的守門人。學術期刊不僅可以消除學術不端的消極社會影響,也能以示范作用對廣大科研和教育工作者——其作者和讀者產生積極影響。因為學術期刊若把好了成果發表這一關,就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學術不端行為,避免成果發表后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並及時懲戒和教育作者改正。同時,如果學術期刊自身的用稿機制科學、學術規范執行嚴格,必然能夠影響一大批作者和讀者自覺端正學風、遵守學術規范。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一些學術期刊在用稿機制和學術規范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這是當前我國高校教師和研究生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時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筆者組織的課題組長期關注學術期刊的學術規范問題並積累了一定的前期成果,因此申報了“國內外學術期刊用稿及學術規范比較研究”這一課題並有幸獲准立項。本課題擬對國內外學術期刊用稿及學術規范進行系統的比較研究,分析我國學術期刊在用稿和學術規范上的問題,分析總結國際先進經驗,最終提出我國學術期刊與國際通行作法接軌的措施,從而為我國的學術期刊把好學術論文的出口關、當好科研誠信的守門人提供理論支撐。
課題研究內容主要是細致地考察國內外學術期刊用稿和學術規范的各項內容,分析不同國家、不同學科、不同類型學術期刊之間的差異。在用稿方面主要包括:收稿與初審機制、專家審稿機制、定稿機制、退稿與退修機制、版權協議簽訂機制、發表費收取、學術不端檢測軟件的使用、學術不端懲戒制度等﹔在學術規范方面主要包括:論文的格式規范、署名規范、基金標注規范、編輯校對規范、參考文獻及注釋規范、應用的學術規范類型和內容等。為了保証上述研究內容的順利完成,課題組確定了三步走的研究思路:第一步,確定擬考察的期刊。在調查相關文獻並充分考慮國別、地區、語種、學科的分布以及調研的難易程度等情況后,從國外的SCI、EI、SSCI、A&HCI數據庫,國內的CSSCI、CSCD數據庫中選取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作為典型的調研對象。第二步,調研。在確定調研對象后,設計詳細的調研計劃和方案,針對不同期刊採集他們在用稿和學術規范方面的相關資料和數據,並利用軟件對數據進行初步整理。第三步,結果的歸納和整理。歸納前期調研結果,並通過SPSS等專業統計學軟件對之進行分析,得出國內外期刊用稿和學術規范方面可靠的實証分析結果,並將國內與國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國內學術期刊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為了保証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克服研究中的難點,課題組擬通過文獻調研和網絡調查來克服對國外期刊的考察困難﹔通過問卷調查來獲得第一手的微觀數據,通過行業調研獲得宏觀數據,宏觀、微觀數據互為補充,增加結論的可信度。為避免對調研結果的主觀分析和簡單結論,主要採用統計學及文獻計量學分析方法,在實証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再進行歸納,從而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