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教育

韋波:為后發展地區培養全科醫學人才

  2011年10月08日09:31  來源:光明日報

  保健康就是保民生保發展。國務院近日出台的《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既為推動和深化新醫改,加快醫療保健關口全面前移,衛生資源整體下移,形成人民滿意的健康保障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給地方醫學院校如何充分發揮人才培養職能,運用自身醫學教育和醫學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符合基層醫療服務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服務新醫改,辦人民滿意大學這一全新課題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挑戰,地處后發展地區的廣西醫科大學,在努力培養高素質全科醫學人才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

  必須把培養高素質全科醫學人才作為地方醫學院校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深化醫改,人才為先。近年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已成為制約醫改進一步深化、基層衛生機構提高服務能力的瓶頸。2010年,我國城市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60人,而農村僅為3.04人﹔2005年,我國城市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是農村的2.2倍,而到2010年,這一差距擴大到2.5倍。后發展地區情況更為突出,以廣西為例,廣西農村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僅0.79人,而廣西農村鄉鎮衛生人員中,本科學歷僅僅佔其總數的6.70%。一支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能力偏低的基層衛生隊伍,無法勝任健康守門人的角色,無法落實醫改的各項任務與目標。

  目前,我國基層不僅缺乏為居民提供基本衛生服務的普通全科醫生,更為缺乏的是具有社區衛生服務業務和管理勝任力、能夠在基層醫改中發揮引領者、創新者、推動者作用的全科醫學骨干人才。在新形勢下,高等醫學院校必須以“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醫改總目標為導向,著力於醫學教育與醫藥衛生事業的緊密結合,著力於體制機制和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突破,積極探索全科醫學人才培養體系與機制,完善全科醫學的全科醫師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全科醫學骨干人才培養模式,在新醫改中充分發揮智力支持和引領改革的作用,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全科醫學人才。

  必須進一步發揮地方院校在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重要作用

  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政府是主導,教育是關鍵。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最近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集培養、執業、激勵、晉升於一體的全科醫生制度,為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我國全科醫生的培養和使用尚處於起步階段。一直以來,由於我國缺乏規范的全科醫學畢業后教育即基本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醫師職業准入制度,大多數醫學院校只是把全科醫學作為一門必修或選修課,對全科醫學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科專業建設滯后,沒有建立相應的教研室、缺乏合格的全科醫學師資、沒有建立真正的全科醫學實習基地。因此,這要求各醫學院校在推動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實踐過程中,敢於開拓,積極創新,不斷總結經驗。

  目前,我國處於過渡期的全科醫師培養模式主要是在職轉崗培訓和訂單式免費生培養,該模式在當前難以滿足社會對全科醫師巨大和迫切的需求。根據我國的特殊國情,結合國際經驗,我國提出了“5+3”的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模式,后發展地區醫科院校如何在后發展地區地方財政較薄弱的情況下,依托省級醫科大學這一優質的醫學教育資源,主動把黨的教育方針和衛生工作方針有機結合,遵循衛生事業發展規律和全科醫學人才成長規律,落實醫改的各項工作,不斷提升全科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探索培養社會急需的基層衛生推動者和領導者,是后發展地區醫科院校光榮而又重大的歷史使命。

  必須把探索全科醫學骨干人才培養新思路作為推動后發展地區新醫改和醫學教育工作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戰略任務

  在當前衛生事業發展的歷史轉型時期,廣西醫科大學為培養社會急需的全科醫學人才,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在培養目標上明確提出“面向基層衛生機構,培養一大批以群體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適應大健康概念的基層衛生事業的推動者、創新者和領導者的全科醫療骨干人才”。

  在管理協調上,成立了全國首家全科醫學院,設置有全科醫學基礎教研室、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教研室、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教研室、社區保健與康復教研室、全科醫療教研室等教學機構。

  在學科建設與師資隊伍上,增設五年制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專業,強化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點建設﹔配備了一批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等專業的專職教師,初步形成了教學、管理團隊。

  在基地建設上,先后與玉林、欽州地市政府分別簽訂了《共建廣西全科醫師與公共衛生人才培訓基地協議》,制定和完善了不同類型培養基地的建設標准、管理辦法,形成了以三級綜合醫院為主要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縣級醫院和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疾控中心(CDC)以及其他公共衛生機構為基礎,以臨床培訓基地和基層實踐基地為主體的全科醫學實踐培訓網絡。

  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從培養普通全科醫生的傳統授予式、形成式為主的醫學教育模式,向基於勝任力的全科醫學骨干人才的轉化式醫學教育模式轉變,實行教學規模小型化、教學方式靈活化,並模擬標准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基層醫院,籌建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技能中心,著力於全科醫生醫德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顯著提升。

  (作者系廣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