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人文

高等教育中的非遺保護和傳承

吳金寶  2012年06月11日10:01  來源:光明日報

  曲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經過全國曲藝工作者和學術界的共同努力,曲藝藝術在傳承中得到發展,一系列源於傳統的曲藝精品不斷涌現,一大批寶貴的曲藝遺產得到了有效的搶救與保護。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來文化的沖擊,包括曲藝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和發展,也出現了不小的困難,一些曲藝遺產面臨流失,許多曲種后繼乏人、瀕臨失傳,傳承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曲藝人才隊伍的培養以及曲藝教育機構的完善,是衡量一項事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相繼恢復了蘇州評彈藝術學校,建立了中國北方曲藝學校,部分省市藝術學校都開設了曲藝專業。曲藝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和逐步拓展的過程。但與整個曲藝事業的發展相比,與其他許多藝術門類專業教育發展相比,曲藝藝術教育與其輝煌的藝術成就和藝術價值極不相稱。院校曲藝教育是人才培養和青年觀眾培養的陣地,中國曲藝陷入低谷,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曲藝與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分離。全國所有藝術類、文科類高校和中小學幾乎沒有傳統曲藝教育,曲藝藝術的輝煌成就和藝術價值作為一大教育優勢資源而未加利用,不能不說是失誤。

  高等教育的作用及其師范教育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其在保護民族曲藝遺產的過程中所具有的繼承和傳播的天然優勢與特殊功能。高等師范教育是一項系統傳播專門知識、規范培育綜合修養,在造就高等級專門人才的過程中進行文明傳承,從而推動社會進步的系統工程。對曲藝藝術的教育來說,高等師范擁有豐富的智力資源。而且,由長期形成的高等人才培養機制,使其在解決曲藝傳承后繼乏人的困難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因此,保護和傳承曲藝藝術,既要緊緊抓住對曲藝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廣泛傳播的問題,也要圍繞曲藝藝術的自身特點,從既定的教學目標出發來設定課程。如果這樣嘗試,相信幾年、十幾年后就會有一批批曲藝人才涌現出來,為我們曲藝藝術的保護、傳承、發揚光大凝聚力量。

  中華傳統文化發祥地之一的河南,作為曲藝大省,基礎雄厚,歷史悠久,曲種繁多,曲目薈萃,名家輩出,流派紛呈,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有著雄厚的群眾基礎。歷史上中國曲藝的生成、發展和繁榮都與河南曲藝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南陽享有“書山曲海”之稱,地方曲種之多,曲藝代表人物之多,傳統曲目之多,曲藝演員、民間藝人之多,曲藝作者、曲藝新作之多為全省之最。1997年,中國曲藝家協會命名南陽為“曲藝之鄉”。

  在這樣一個文化環境中,南陽師范學院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9年8月,文化部在全國建設的九大民間研究基地之一中原曲藝研究基地在南陽師范學院挂牌。2010年6月,河南省文化廳將南陽師院命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2010年3月,南陽師范學院開設了“影響與接受”——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論壇。2009年10月,戲劇戲曲學科(含曲藝專業)被南陽師范學院批准為重點學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四個統一”成為我們努力的目標。

  理論學習與藝術實踐的統一。理論課程由音樂學院的教授專家講授,藝術實踐中聘請老藝人及名家、名流走進課堂現身說法。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張剛評價說,南陽師范學院把曲藝列入教學計劃,把民間藝人請到大學課堂來傳授曲藝,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很有意義和價值。學生們在學習曲藝的過程中,走上舞台,親身感受,了解曲藝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提高認識甚至激發他們以后從事保護、傳承、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教與學的統一。目前,曲藝陷入低谷的症結主要是一些老藝術家相繼退休和離世,造成很多優秀曲目、書目隨之斷根,無法繼承﹔一些年輕的演員和曲藝工作者收入不高,難以養家糊口,情緒普遍低落,紛紛跳槽轉行,很多曲藝團體人員流失嚴重,人才青黃不接,全國有不少地方曲種面臨“人亡藝絕”的嚴重局面。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年輕一代觀眾、聽眾的流失。現在的大學生不懂曲藝、不看曲藝、不愛曲藝,這並不是曲藝不好,相反,中華曲藝博大精深、豐富多彩、風趣詼諧、奧妙無窮。隻有正確引導,讓學生多接觸了解曲藝,他們才會對曲藝有一定新的認識,才會從學曲藝、唱曲藝到愛曲藝、演曲藝,才有可能領略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會意識到包括曲藝在內的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和魂。

  課內與課外的統一。在課堂上,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科學性與技術性、理論性與實踐性、實用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掌握曲藝基礎知識,了解相關文化,擴大藝術視野,豐富藝術修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選取優秀的曲藝段子,讓學生在學習中正確處理保護、傳承及發展創新的關系。課外藝術活動始終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內所學的知識,在課外我們以活動為主,為學生的各類活動定指導教師、定活動場所、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內容,使曲藝活動在校內有一個組織保障和藝術實踐的場所,真正做到課內與課外的統一。

  校內與校外的統一。藝術實踐是高等師范藝術教育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舞台,也是檢驗校內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目的在於鞏固學生的基本技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校外得到鍛煉。南陽師范學院組織學生精心排練的大調曲子《雪中紅梅》,參加了第六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大賽、河南省第十二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還排練曲目參加了“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並組織學生參加河南寶豐的“馬街書會”曲藝作品大賽和南陽市浙川縣的丹江移民慰問活動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做到把校內所學知識與校外藝術實踐活動統一起來,讓更多的學生走進曲藝、了解曲藝、喜歡曲藝,使他們在實踐中認識到曲藝也在求新求變,也在適應時代、適應青年,作為當代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擔當起保護、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任。

  2010年6月,第六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在山西長治舉辦,來自部隊和北方各省的18個曲種、45個節目進行了激烈角逐,南陽師范學院師生表演的南陽大調曲子《雪中紅梅》,以靚麗的身姿、原生態的音樂唱腔、大膽創新的導演構思和融入現代聲樂技法演唱,贏得評委贊許,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提名獎”,躋身最終的金獎評選行列,這是河南省同類節目和全國唯一的大學生代表隊。(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