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人文

江南文化與先鋒文學

王洪岳  2012年02月10日08:3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江南文化與先鋒文學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與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齊魯文化)以及與荊楚文化等的比較中顯現出來的。江南文化是一種詩性文化,主要體現在人的飽滿的感性審美,與放達沉穩的現實訴求以及與清麗秀美的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江南文化在與主流的北方倫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剛,“越名教而任自然”,從而自晉室南渡以來逐漸佔據了中國文化的制高點。

  一部現代文學史浙江人書寫近半

  江南文化給予歷代文人以極大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陳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學品格》中認為,“江南概念主要是審美的。江南文化從主調來看,是一種審美文化”。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審美和詩性本色。美國學者費正清認為,中原體制文化的大傳統和東南沿海地區相對自由的小傳統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某種張力,促進了中國文化在互補中的發展。而江南文化就處於費正清所說的東南沿海地區的核心地帶。

  這種相對自由的文化小傳統自宋代以來一直處在引領中國教育、文化和經濟的地位,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如有清一代,據南京貢院資料介紹,全國共產生(文)狀元115名,前四位是江蘇(49名)、浙江(20名)、安徽(9名)、山東(6名)。江南文化圈所屬三省(蘇、浙、皖)的狀元數為78名,佔全國的67.83%,佔南方的73.58%。這些數據說明,到清代時,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遠遠領先於其他地方。這些狀元以及出身此地的進士大多進入中國的政治領域,明清的多位宰相和諸多尚書就誕生在環太湖地區,同時他們在經濟領域亦叱咤風雲。如光緒二十年(1894)狀元張謇,后辦實業、辦教育,對中國近代教育和實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種重學崇文的傳統影響所及,到晚清和民國,蘇浙兩省的現代文學家可謂燦若群星。以至學界存在一種說法,蘇浙兩省佔據了現代文學的半壁江山,一部現代文學史浙江人幾乎書寫了一半,如魯迅、茅盾、郁達夫、周作人、徐志摩、戴望舒、施蟄存、艾青、徐訏等,均是一流的文學家,而這其中許多作家既吸收西方現代派,又融合古今,開創了諸多新潮流派。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蘊和特色,也深刻地滲透進了當代中國先鋒文學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鋒作家的骨髓當中。因此,江南文化與先鋒文學之關系的命題就不僅僅是一種理論的抽象,而是一種文學的實際。

  江南文化因子影響江南作家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國獨特的文學信仰維度。這種信仰滲透進先鋒文學家的血液中便引發了當代先鋒文學的持續發展和深化。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先鋒文學在全國有遍地開花之勢,如東北的馬原、洪峰,湖南的何頓,四川的徐曉鶴,山東的畢四海,北京的劉索拉、徐星等,都進行過先鋒實驗性寫作,但時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長於江南文化圈的先鋒作家如蘇童、格非、葉兆言、畢飛宇、余華、王安憶、艾偉等,創作勢頭仍然不減,且先鋒性顯明。

  這是一種基於對文學的信仰所帶來的執著,這種信仰來源於對江南詩性文化的深切記憶和感恩情懷。江南迷離的山水和氤氳的煙樹,溫和的氣候與魚米之鄉,構成了這種准宗教氛圍的外在地理和風物條件。而生息於其中的人滋長出一種自由的主體性價值追求。在對文學的追求中,自古以來的江南文化浸透著不同於北方的洒脫和空靈。那些生息於此的當代先鋒文學家們同樣承繼了這樣一份精神遺產。

  其次,先鋒文學在實驗沖動過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現出眾多優秀作家和作品,這得力於江南文化在當代的精神積澱。這種積澱體現在構思、語言、意象、敘事等諸多方面,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如蘇童的“楓楊樹”,余華的“橋和鹽”,格非的“水鄉”,葉兆言的“秦淮河”,王安憶的“滬上裡弄”,艾偉的“甬城教堂”……都帶有鮮明的江南風物特點。然而,這種風物是以與傳統審美意象相反的反諷方式體現出來的。

  如鹽意象在余華的小說《活著》中往往就是以朴實無華的面目不經意地出現,但滿含著地域文化的審美況味。余華在隨筆裡曾說過,真正的藝術家能夠在遠離大海的地方感到空氣裡充滿了鹽味。有人形容海鹽是“大氣如海,淳朴似鹽”。余華在某種程度上重構了江南文化的意象和形象,從容大氣,但又不失江南的綿密細致。

  如果說余華的作品有越文化的某些面影,那麼,蘇童的小說《江南》則呈現出某些吳文化的景象。他被稱為感傷頹廢的唯美主義者,其小說所呈現的江南韻味更為濃郁。蘇童的“紅粉”系列,表現出在縱貫的河流和港口及其附近的“香椿樹街”和“楓楊樹”潮濕又沉悶的市井生活,對江南女性那種美麗而陰郁、感傷而頹廢的群體形象進行了細膩的想象性描寫。女性似水,屬陰,而江南在整個中國文化和審美版圖中正處於似水的陰柔型文化。

  產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先鋒文學,仍然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而其中堅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堅持先鋒寫作的文學家特別是小說家。他們大多棲居在江南的城市裡面,執著的文學信仰和藝術追求,不但成就了他們自己的藝術,而且有意無意之間呈露出鮮明的江南文化因子。反過來看,也正因為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造就了這批生長於這片水土上的先鋒作家。細讀先鋒派文本,我們會發現在最前衛的作品中或明或暗地呈現出最傳統的文化因子。而那些屬於江南的先鋒作家正以最新潮的姿態和話語方式傳達出這種傳統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來,中國先鋒文學應擁有更奪目的未來。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