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人文

網絡文化健康發展之策

李文明  呂福玉  2012年01月05日16:48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發出建設“文化強國”的號召,提出要“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如何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呢?筆者以為,應做到四個“必須堅持”、把握五個“著力點”。

  四個“必須堅持”

  1.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

  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具體體現為“二為”方針,即為人民報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中國特色網絡文化是基於我國網絡空間,源於我國網絡實踐,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吸收世界網絡文化優秀成果,面向大眾、服務人民,健康向上、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的網絡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理所當然地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報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如果放棄了這個方向,任由褻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毒害人們心靈的錯誤思想和落后腐朽文化在網上大肆傳播,就會導致人心渙散、思想混亂,給黨和人民事業帶來不可挽回的災難。“物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

  因此,建設中國特色網絡文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2.必須堅持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作用,推進網絡文化健康快速發展

  網絡文化建設,既包括以公益性為基本屬性的事業建設,又涉及以商業性為主要特征的產業發展,需要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無論是網絡文化的事業建設還是產業發展,都離不開政府引導。一方面,“網絡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意識形態屬性。建設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才能確保網絡文化的正確發展方向,才能確保網絡文化建設的活力,才能增強網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配置作用。隻有堅持市場導向,才能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六中全會提出,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當務之急,則是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推進文化科技創新,擴大文化消費。

  3.必須堅持重視硬件和軟件建設,健全網絡文化建設的監管體系

  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既需要強大的硬件支撐,也離不開先進的軟件技術和軟件產品,尤其是有待於數字內容的構建。在這方面,需要處理好投入與產出的相互關系,首先加大投入力度,做到“軟硬兼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力爭在優化投入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產出與收益。

  與此同時,要借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東風,進一步健全網絡文化建設的監管體系,尤其是建立和完善以網絡視聽監測評議為核心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網絡文化健康發展方向。

  4.必須堅持實施網絡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和政治參與能力

  網絡文化傳播的超時空特性,要求我們共同努力,確立一個“遠距離道德體系”。

  有學者認為,在傳統社會中,道德規范體系主要以直截當下為適用范圍,所涉及的大多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關系(例如親緣關系、地緣關系、業緣關系等),故可稱“近距離道德”。如果以這一視角觀之,網絡時代,受到網上行為人影響的“第三者”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的交往范圍,有關行為主體與“第三者”之間,是一種以網絡為中介的遠距離的倫理關系。所以,新型的網絡道德體系,需要從“遠距離效應”著手創立。不能因為行為的不良影響遠在天邊就置之不理。例如,在媒介素養教育中,可以引導青年思考這樣的問題:你的網上行為的影響范圍有多大?

  在現實道德嚴重滑坡的當下,在網絡問政蓬勃興起的今天,強化內源性道德素養,對於堅持實施網絡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和政治參與能力,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五個“著力點”

  1.以提高主流文化傳播能力為著力點,大力加強網絡文化陣地建設

  由於網絡文化傳播的超時空性,網絡熱點在全國的傳播大同小異。據一份調查資料顯示,每日在各類主流網絡媒體上傳播的熱點話題,有60%是相同的。

  提高主流文化傳播能力,需要進一步發揮主流網站的作用。包括中央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和商業性綜合門戶網站在內的大中型網站,尤其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以傳播主流文化為己任。與此同時,還要發揮搜索引擎傳播主流文化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辦好各級政府網站,發揮政務微博等新興傳播形態服務社會的功用。

  2.以提高產品服務供給能力為著力點,大力加強網絡文化內容建設

  從總體上說,這些年來,網絡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較好地滿足了廣大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網絡文化產品與服務落后於網民日益增長的網絡文化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並相當突出,網絡文化內容建設的任務迫在眉睫。這也是大力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

  3.以提高網上輿論引導能力為著力點,大力加強網絡文化隊伍建設

  網絡文化建設涉及許多方面,可謂千頭萬緒,但網上輿論引導,乃是異常重要的環節,尤其是重大突發事件和網絡群體性事件的輿情信息監測與輿論導向把握,關系重大,隻能作好,不能捅漏子。

  這顯然需要大力加強網絡文化隊伍建設。沒有專業的網絡文化隊伍,很難完滿完成這方面的任務。應當借國務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挂牌的契機,強化網絡文化隊伍建設,以收“以網治網”的實效。

  4.以提高依法管理能力為著力點,大力加強網絡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建設

  網絡社會,應當是也隻能是法治社會。從中央到地方均應提高依法管理能力。然而,目前,我國網絡文化管理的體制、機制均不健全,無論是縱向的“條”還是橫向的“快”,其間的關系遠未理順。期望在落實六中全會精神的過程中,在這方面能夠有所突破,取得實質性進展。

  5.以提高網絡環境淨化能力為著力點,大力加強網絡文化環境氛圍建設

  淨化網絡環境,是網絡文化建設的一大重要目標,也是檢驗實施四個“必須堅持”、把握五個“著力點”的實際效果的主要指標,必須落到實處,並按照六中全會有關“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網絡文化工作的領導。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四川理工學院)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