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科學界對於這個問題無法定論,但是,音樂對人的思想和情緒的影響尤深﹔對人的教化作用和美感的培養盛廣﹔對加強人與人的協調,人與社會的和諧作用之大,是我們大家所公認的。那麼,如何去聆聽音樂,使之我們的身心健康和思想情緒受益,筆者建議:從“聽”、“ 讀”、“聊”、 “寫”、“想”五個方面著手。
1、聽覺是音樂素質教育的第一關
“聽”就是用我們的耳朵去感知音樂藝術的美,對名曲經典要有意識的去吸納,在聽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家的認識與理解。聽音樂不單單是對音響外殼的感知,而要上升要理性的境界。我們在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首先要有對歷史的知識進行系統了解,對音樂家身前備受磨難、逆境而上的人生有一個全面地了解。貝多芬是我們生活中少有的男人,他耳聾、丑陋、孤獨、命運坎坷、愛情受挫……生活中困難接踵而來,可是音樂家並沒有向殘酷的命運低頭,在頑強的生命意識驅動下,音樂家一首首動聽的旋律在悲愴的命運中流淌了出來--《獻給艾麗絲》、《月光鋼琴奏鳴曲》、《G大調小步舞曲》、《合唱交響曲》……“一個命運的可憐兒,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作了歡樂給與世界”(羅曼.羅蘭語)通過一系列音樂的切身感受,我們對音樂巨擘們在身前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一定會感慨。在感慨的同時,記憶就會在我們的腦海裡深深地烙下痕跡,這就是教育界稱之謂的“情感教育”,或是古希臘詩人賀拉斯的“寓教於樂”的教育功能。
2、閱讀是音樂素質教育的第二關
“讀”大量閱讀有關音樂藝術有關的文獻,在閱讀中獲取藝術知識的信息。閱讀音樂文獻其中可包括音樂家傳記、音樂歷史讀本、音樂小詞典、音樂欣賞教科書、音樂論文、音樂家身前的信函等。比較好的音樂家傳記如羅曼.羅蘭所寫的《貝多芬傳》﹔〔美〕埃弗裡特﹒赫爾姆著的《柴科夫斯基傳》﹔ 〔匈〕加爾.久爾吉.山道爾的《李斯特傳》,其內容真切、文字感人,是音樂家傳記中比較通俗的讀物。音樂史目前較具影響的書籍有亞伯拉罕的《簡明牛津音樂史》﹔格勞特、帕裡斯卡與《西方音樂史》﹔保羅·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樂》。國內西方音史方面的書籍有錢仁康先生的《歐洲音樂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於潤洋所編寫的《西方音樂史》,上海音樂學院沈旋教授編寫的《古典音樂50講》〔美〕約瑟夫.馬克利斯著﹔《交響音樂入門》楊民望著。音樂論文如《貝多芬論》譯文集,唯民編等。在學習音樂書籍時,我們“讀”作品要借鑒外語學習的方法,做到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廣泛瀏覽音樂類方面的書籍。
3、聊天是音樂素質教育的第三關
“聊”就是以聊天的形式給你的好友和同學講音樂家的事跡、故事,以此幫助你的情感記憶。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現象,與一個不太熟悉的人談話,你一分鐘就會知道他對事物的見解、職業、興趣、性格等,這是為什麼?“三句話不離本行”就是人在聊天中總喜歡談自己感興趣的事,聊自己所熟悉的東西,探討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問題。聊天會使人長見識、消除煩惱、增進友誼,我們借助聊天這一方式達到音樂記憶的目的,在聊的過程中同時也可以學到自己不懂的一些音樂知識,拓寬閱歷,感受他人給你帶來的信息快感。常言到:“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聊天的過程中加強對音樂大師的理解,對樂器和他的創作經歷的再認識。
4、寫作是音樂素質教育的第四關
“寫”用書寫的形式加強音樂知識點的記憶,對於某些音樂的知識的接受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與記憶的過程,寫可以幫助我們在腦海中回憶那些所學過的音樂知識。寫可以幫助我們回憶在腦海深層中的知識,寫可以模擬考試的答題過程。我們學習中有一句俗語:“好記心不如爛筆頭”。書寫的方式有多種,你可以寫讀書感想,寫心得體會,音樂隨想,也可以記下好的音樂表達語言,在讀書時所迸濺出的靈感。寫作音樂筆記,在你所感觸的音樂家中的名人軼事,樂曲趣談,對美妙旋律的贊美等,你都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加於回憶和心靈的體驗。寫作可以鍛煉人嚴謹的思維能力,鍛煉駕馭語言的能力,將你的感想和對音樂的切身體會寫下來,放在微薄上供世人觀賞,不僅傳播了美的訊息,還能夠提高你的知名度和感召力。
5、冥想是音樂素質教育的第五關
“想”即冥思,遐想,音樂學習的最主要的一點還在於加強記憶,對所學的音樂知識進行消化,讓這些有用的東西儲存在腦海中,以備高考用。想是閉目沉思,用音樂的聯想,如:旋律主題、音樂片斷、音樂家的個性、樂曲的創作風格、音樂家的佚事、愛情故事、不凡的經歷等等,加強對音樂知識的記憶。旋律主題、音樂片斷的回憶是讓人在那些所聽的優美旋律中聯想出有關的音樂藝術要點。在音樂中靠回憶優美的旋律所產生的聯動學習效應是不可小視的,經驗告訴我們,對美的回憶可以調動起人腦的積極性,將記憶深處的知識喚醒。在學習中進行美好聯想與想象,將機械的、死板的知識點通過有激情的腦力活動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方式被古希臘詩人賀拉斯謂之為“寓教於樂”。
音樂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靠日積月累的事情,通過以上綜述,我們對五個字:聽、讀、聊、寫、想的五字學習方法有一個初略的認識,你可以沿著這一思路,盡快地找到一個適合你學習的方法,以便加強對音樂素質方面的培養,使其在高考中處驚不變,運用自如。
(作者為成都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副院長)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