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人文

探尋邏輯的人文智慧

寧莉娜  2011年12月31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探尋邏輯的人文智慧

  

亞裡士多德
穆勒


  邏輯是關於推理、論証的智慧,生成於人類的認知、對話、交往、辨謬等活動中,並與人類生活方式的更迭相伴。除了能為人們提供獲取知識的科學工具,邏輯還內蘊著對人與社會生存方式的關切,具有滋養人文情懷、規約公共理性的作用,是人類生活內在需要的自覺選擇。在人類社會發生轉型之際,迫切需要激發社會個體及社會群體的理性自覺,面對生活世界重建共同的精神家園,這是探尋邏輯的人文智慧的價值所在。

  追求有序的生活理想

  亞裡士多德創立的邏輯思想體系,是變遷時期希臘城邦社會生活的產物,與探究宇宙秩序的實証精神和對平等關系幻想的世俗解釋相契合。城邦制的建立,意味著全體公民有權參與公共事務管理,邏輯作為一種新的思維形態,成為公共事務論証的有效方式,希臘理性精神所孕育的邏輯智慧,被融入到追求公民地位平等、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生活中,成為構建對稱、平衡、平等的新的社會生活方式、新的思維模式的重要路徑。

  當公共事務管理的討論、爭論、辯論等話語表達方式成為城邦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語言作為城邦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經過邏輯的有效推理、論証,而轉換為一種社會公共文化,使公民彼此信任,由節制、美德、信任等要素構成社會和諧的內在心理補償,產生可信的社會效應,發揮出政治的真理功能。推理、論証在城邦生活的解釋、說明、討論中所具有的邏輯力量,改變了人們對已有命題的看法。在蘇格拉底看來,厭惡理性是人類最大的邪惡,沒有合理的論証,生活就會迷失方向。柏拉圖以蘇格拉底思想為核心,指出如果要讓我們的個人生活乃至社會生活具有一定意義,就必須陳述對生活的見解,隻有通過有效論証,才能正確理解“正義”、“公平”、“善”等理念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

  為了使人們在對話中能正確表達思想、進行有效論証,亞裡士多德通過四謂詞理論向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論辯方法。他指出,人們闡釋觀點、進行論辯,要有明確的論題,要把所提出的問題或討論的論題明白確切地表述出來,明確論題的有效方法包括下定義的方法,通過確定所要論証的對象的內涵,使對話雙方能在同一的確定意義下討論問題,並且要取用確實可靠的論據使論題得到支持,不能出現邏輯矛盾。這體現了邏輯在人們規則意識養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內蘊科學與人文融通的價值張力

  邏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承載著科學方法與人文智慧的雙重價值,並在二者的融合、貫通中關注人類生活目標。

  一方面,邏輯為思辨活動提供工具。在思想空前活躍、自由爭辯之風盛行的古希臘,人們思考、討論的對象由自然界轉向人自身,這導致思維工具發生變革,激發了邏輯作為推理、論証工具的形成,邏輯成為人們獲取知識、認識真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邏輯為達成生活幸福探究路徑。在蘇格拉底看來,理性的追尋和省察能夠幫助人類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人所有的信念都要有邏輯推論,隻有借助邏輯的力量才能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相信的一切。柏拉圖沿襲了蘇格拉底的理性育人的思想,力圖根據理性的准則來安排人們的政治生活,以建立公平、正義的理想社會。亞裡士多德更是將幸福作為人類生活的目的,其幸福觀有著邏輯智慧的色彩。

  與亞裡士多德強調智慧的生活才幸福、理智的生命是最高的幸福目標不謀而合,19世紀英國邏輯學家穆勒,將邏輯的証明功能拓展為澄明思想的方法,對人類追求全面自由與幸福的邏輯手段進行了深入思考。正因穆勒將人的自由與幸福作為邏輯價值的終極目標,在近代中國自強保種、救亡圖存的民族危亡時刻,嚴復將穆勒邏輯引進並傳播,對近代中國文化革新及社會轉型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注交往活動的公共理性

  當代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密切了人與人、人與社會及其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交往關系,邏輯對公共理性的訴求不容忽視。我國現代邏輯奠基人金岳霖先生曾指出:“隻要我們活著,我們就必須達到某種與這個世界一致的工作安排。如果世界是混亂的,我們就必須制造某種秩序,以此我們可以生活得和諧。如果世界是和諧的,我們就必須發現這種和諧是什麼。……我們追求便利,避免障礙。換言之,我們遵循阻力最小的方向,然而這種方向是歷史確定的。人們發現,在我們與世界打交道時,無論我們考慮什麼,遵循阻力最小的方向隻能是遵循自然界或人類思想中蘊含的某種確切的關系,就是說,遵循邏輯。”邏輯所追求的是創設具有普遍意義的交流形式,提供思維交往的公共准則,以超越感性、提升知性、陶冶理性的方式面向生活、關注交往,從邏輯的人文智慧層面回應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乃至不同利益群體關系的價值訴求。

  公共理性是人類在滿足生存需要、追求發展目標的交往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維和行為的守約特征,因為有公共理性的存在,才使人的活動脫離了生命的自在性和盲目性。邏輯形成並作用於人們的交往活動中,為人類避免或減少生存障礙提供理性規約,因而成為人類生命個體與生命總體互動的公共理性力量。邏輯所體現出來的人文智慧,為發展、實現人的利益要求作出推斷,提升人們的理解、分析、判斷、評價的能力,使個人生活、社會管理、群體間的交往多一些抗風險的理性推斷力。

  邏輯回歸生活世界,這是邏輯的價值回歸,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關注邏輯的人文價值,充分發揮邏輯對個體生命意義與社會發展命運的同構、互塑作用,升華人類賴以存在的生活境界,這是邏輯的使命,也是邏輯創新的必然選擇。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