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社會

創新社會管理的著力點

覃國慈  2012年06月05日13:48  來源:光明日報

  創新社會管理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局出發,深刻分析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求我們主動做好群眾工作,積極化解社會矛盾,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

  第一,主動做好群眾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利益關系的深刻調整,群眾工作的對象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環境更加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做好群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群眾工作的重心在基層。通過構筑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群眾自治組織為基礎,以基層黨員干部為骨干的工作網絡,按照情況掌握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推動在基層、感情融洽在基層的要求做好群眾工作,做到知民情、順民意、解民憂、化民怨、暖民心,始終帶著感情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提高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貫徹好“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社會管理中以群眾期盼為念,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努力解決群眾現實的生活問題,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將管理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使群眾切實感受到權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舒暢。

  第二,積極化解社會矛盾。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處在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凸顯期,社會矛盾觸點多、燃點低、處理難,使得現階段社會管理面臨著許多新矛盾和新問題。創新社會管理,要以有效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為切入點,妥善處理不同群體的合理利益訴求。一是要注重從源頭預防矛盾,統籌協調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階段的利益訴求,兼顧好各方面群眾的利益訴求,最大限度地使社會矛盾不積累、不激化、不蔓延,盡可能防止、減少、弱化嚴重社會問題和社會沖突的發生,使社會處於動態平衡、動態優化、井然有序、健康運行的狀態。二是要及時發現矛盾,弄清其產生的原因,在管理環節上,實現從重事后處置、輕源頭治理向更加重視源頭治理的轉變,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及時合理處理群眾所反映的問題,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三是依法調處化解矛盾,以法律體系、法治秩序和執法規范為支撐,從重行政手段、輕法律道德,重管制控制、輕協商協調向多種手段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協調發展上轉變,在管理方式上,善於運用群眾路線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盡可能採用平等的對話、溝通、協商、協調等辦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引導群眾理性合法地表達利益訴求,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第三,完善社會管理機制。創新社會管理關鍵在於健全和完善各種社會互動機制,主要是健全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激發全社會的參與熱情,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其一,健全利益協調機制。以社會公正為價值取向,保証公民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做到根據利益分化的現實,充分考慮基層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的利益,積極探索對不同利益群體都有利的合理公平的利益引導機制、利益約束機制、利益調節機制和利益補償機制,形成社會發展的合力,從而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共贏。其二,健全訴求表達機制。建立順暢的渠道,將各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反映到黨和政府有關部門,形成反映靈敏、運作有力、執行高效的工作鏈條,搭建多種平台,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形成便捷通暢的訴求表達制度安排。其三,健全權益保障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的重點是維護好公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尤其是要保護困難群體的權益。要採取包容性的社會政策,減少社會和市場之間的緊張和沖突,依靠法律和制度來維護公民的正當權益,用統籌兼顧的方法,協調各社會階層、群體、成員間的利益關系,做到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就業、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受教育權和保障政治參與,使科學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作者系湖北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