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社會

讓人民有尊嚴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張喜紅 張賢明  2011年12月27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也是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具體體現。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即個體的人是整個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實際貢獻存在差異的每個個體都能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受益,實質上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尊重和認可,體現了“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的精神意蘊。堅持以人為本,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如何落實在實踐中,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

  有尊嚴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前提,是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提升到人民基本權利的高度。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實現機制必須與改革發展的其他機制相適應,但又不可僅僅將其作為其他政策或機制的從屬物。否則,在具體政策選擇上就有可能將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置於次要地位。換言之,如果不能從宏觀或全局上確立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的戰略地位,而只是在微觀或局部上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就有可能導致改革發展成果共享機制難以真正建立和落實。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困難群體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程度較低。改革發展成果共享作為把社會成員聯結在一起的紐帶和基礎,是社會共同利益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出發點和歸宿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應當將其提升為人民的基本權利。對人的尊重來自於對人的基本權利的保障,因此,有尊嚴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需要把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理念及其機制納入法律和制度的范疇,把人民應當共享的改革發展成果的基本內容上升為人民的基本權利,使其受到法律的保護,成為法定權利,具有規范性。

  有尊嚴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基礎,是讓廣大人民共同參與現代化建設。共建是共享的堅實基礎,共享是共建的可持續動力。共建可以激發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共享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更重要的是,隻有建立在共建基礎上的共享才是有尊嚴的共享。從社會整體角度看,共建意味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積極投身於其中的偉大事業,蘊涵著對廣大人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主體地位的認同與尊重,也是對人民基本尊嚴的確認﹔從公民個體角度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之一,同時每個社會成員也必須承擔改革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否則共享的權利就可能扭曲成為坐享其成的特權,反而使人失去尊嚴感。因為,“一個人的尊嚴並非在獲得榮譽時,而在於本身真正值得這榮譽”。個體隻有參與了共建,才能在共享成果時充分感受到尊嚴。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改革攻堅階段,不同人群在改革發展的不同階段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會出現不匹配,需要及時加以調整和補償,如對困難群體的特殊保護等。這種補償性保護是對其過去共建或可預期共建的肯定,是建立在共建基礎上的有尊嚴的共享。

  有尊嚴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要義,是在增進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實現個體利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將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置於優先位置,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本質上要求黨和政府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發展成果共享不是一種無原則和無序的利益格局調整,而是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於優先位置,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確保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與此同時,有尊嚴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保障個體的尊嚴和人格,讓每個個體都從改革發展中受益。推進改革發展成果共享有兩個路徑:一是通過增進社會整體利益促進共享﹔二是通過增進每個社會成員的個體利益促進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享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依歸,但如果僅僅關注社會整體的利益,而忽視社會成員個人的全面發展,改革發展成果共享就有可能流於形式。因此,必須深化對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理念的理解和認識,在增進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即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維護個體利益,促進個體全面發展,讓人民有尊嚴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當前,讓廣大人民有尊嚴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應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主線,注重個體利益的更好實現。為此,需要探索實現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的途徑,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理念與機制的創新。隻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每個公民都從改革發展中受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進而為社會成員的人格獨立和人格尊嚴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