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社會

沒有媒介素養你就“OUT”了

——重視媒介融合時代小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

  2011年11月21日09:1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當大眾傳播媒介與信息開始像陽光、空氣、牛奶一樣環繞著孩子們,他們該怎樣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媒介生態環境?這是一道教育難題。

  沒有媒介素養你就“OUT”了

  ——重視媒介融合時代小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

  ■鄭德梅

  “小悅悅被碾壓事件”發生后,各類媒體對其進行了報道,有的媒體批判冷血的司機,有的媒體譴責冷漠的路人,有的媒體慨嘆道德滑坡的社會,有的媒體贊揚出手相助、貧窮善良的陳賢妹,有的媒體則批評監護不利的家長……

  孰是孰非?如何教會學生理性地辨別、利用紛繁復雜的媒體信息?

  當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五光十色的大眾傳播媒介與信息開始像陽光、空氣、牛奶一樣環繞著孩子們時,當新媒介的融合與普及,使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斷邊緣化,甚至動搖學校的教育權威時,學校和家庭怎樣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讓他們擁有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媒介素養?身心正處於成長發育期的學生們,該怎樣面對這樣一個不斷變化又令人眼花繚亂的媒介生態環境?

  這是一道教育難題。

  按照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的定義,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媒介素養教育即指導學生理性認識並積極享用大眾傳媒,教給學生認識、分析、運用和監察媒介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與傳媒打交道。

  通過媒介素養教育,一方面培養學生成為有思想、有品位的傳媒接收者,一方面鼓勵學生自覺監察和改善傳媒,成為既有責任感又有批判能力的合格的傳媒反饋者,而這正符合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

  媒介融合體現在媒介傳播內容的融合、傳播渠道的融合以及媒介終端的融合幾個方面。在此背景下,信息的傳播內容、形式、載體及傳播觀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呈現出諸多全新特質。這些新的變化,對小學生的媒介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媒介融合時代,沒有媒介素養的人就“OUT”了。

  媒介融合帶來了信息傳播環境的巨大改變,特別是互聯網及新媒體的發展,使不同媒介之間發生整合與重組、交融與互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交互性越來越強,形成了新的信息傳播環境。小學生應該了解各種新媒介及其融合之后的特點,比較客觀地評價媒介性質、功能和局限,正確認識不同媒介的傳播特點,進一步形成關於媒介的思想,從而能夠把握好自己的媒介接觸行為。

  媒介融合帶來了信息傳播模式的變化。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是,信息由傳播者通過媒介傳向受眾,但是在新的媒介環境中,單一的傳播流程被改變,傳播者和受眾的界限變得模糊,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主動性加強,信息傳播模式也由單向性轉變為雙向互動性。

  對於小學生群體來說,他們受到了公眾信息的極大沖擊,但他們尚處於一個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社會經驗欠缺,更容易對媒介內容產生認同,並把其作為自己的行為和信仰標准,而不是進行理性的批判與接受。因此,小學生群體的媒介素養應該被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實際上,我國已經認識到了對小學生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並早就開始著力實施,很多學校都已經開設了媒介素養教育課程。但不得不承認,綜合目前的情況來看,成效並不樂觀,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在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誤區,對媒介素養教育的本質內涵普遍缺乏深刻認識與理解,具體表現是“重技術輕內容,重操作輕思考”,學校媒介教育課的思路一般都是在教學情境中使用媒體,開設信息課、IT課、電腦興趣班、動漫視頻班、攝影課等,培養目標和實際結果也是讓小學生熟練掌握各項媒介技術,如電腦、網絡、軟件等的操作使用。事實上,這只是媒介教育的基礎,媒介教育重在啟發思想與本質判斷,讓學生在掌握媒介基本技術操作的基礎上真正學會建設性地使用媒介內容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一個媒體失去了青少年群體,那麼這個媒體就會失去未來。但隨著媒介化社會的形成,隨著媒體的大眾化、商業化、市場化程度的加深,一些媒體為了追逐經濟利益,忽視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黃色、暴力、誘惑、造假、夸大等因素都對小學生的身心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實施中,媒介也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學校是對小學生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基地。學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強制性以及課程設置的相對完整性和持續性,能夠保証媒介素養教育的理念和內容的貫徹實施。另外,通過學校教育,也可以更容易讓小學生接受,達成共識,並相互影響。但在媒介融合的新時期,學校要高質量地實施媒介素養教育,必須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方法,完善媒介課程設置。

  家庭是對小學生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場所,看電視、上網、玩手機、聽廣播等是很多孩子在家中的娛樂項目。家長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然后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獨立接觸媒介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

  社會是媒介素養教育實施體系的環境主體,因此也是提高小學生媒介素養水平的重要擔當者,尤其是在目前媒介融合的復雜環境中,媒介素養教育的社會組織建設是保障媒介素養教育實施的必要條件。相關部門與機構應該高度重視小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積極為其實施提供資金支持和制度保障,打造高水平的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平台。

  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對小學生貫徹實施媒介素養教育,讓他們在接觸媒介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媒介接觸者與使用者,成長為健康的新一代。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