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社會

夯實社會管理的基礎

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2011年11月16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完善的社會管理格局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基礎。當前,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應在完善社會管理格局上下功夫。

  堅持黨委領導。社會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我們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主動正視矛盾,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不斷為減少和化解矛盾夯實物質基礎、增強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強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作為社會管理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各級黨委擔負著重大職責,主要包括:分析社會形勢,科學制定社會管理政策,支持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引導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社會管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作用,全面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調動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引領社會、組織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強化政府負責。政府具有較強的動員社會資源能力。解決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各級政府應按照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依法行政的要求,健全政府職責體系,辦好主要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務,推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科學界定政府各部門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職能任務,形成分工負責、運轉協調的機制﹔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完善法規政策,高效履行職責。

  實現社會協同。注重發揮黨委領導下的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在社會管理中的獨特作用﹔強化企事業單位在社會管理中的責任﹔引導和促進各類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增強其服務社會的能力﹔發揮居(村)民委員會在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良性互動。

  確保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公眾的根本利益,在實踐中有賴於公眾的積極參與。隻有公眾的廣泛參與和積極監督,社會管理才能順利實施並取得實效。因此,應擴大基層民主,擴大公眾有序政治參與,依法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動員和組織公眾依法理性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積極探索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建立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和推動居(村)民依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形成社會管理人人參與、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應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基本原則,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群眾路線,把群眾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在管理服務中加強群眾工作,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當前,應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重點,解決好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等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著力在解決實際問題、搞好服務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爭取人民群眾的理解和認可﹔著力在充分傾聽群眾要求、吸納群眾意見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使政府的社會管理措施產生最佳的社會效果。

  (執筆:劉邦凡 王燕 司林波)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