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社會

創新管理機制須體現時代性

董少平  2011年10月13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當前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大任務。公安機關作為我國的安全保衛機關,在維護社會穩定、保衛改革開放成果、保障經濟快速平穩發展中負有重大責任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時期公安機關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社會形勢變化,不斷解放思想,勇於探索,積極創新公安機關社會管理機制。

  創新警務體制。警務體制是公安機關組織運行的外在形式,是公安機構設置的總體框架。科學合理的警務體制,不僅能夠提高公安機關的快速反應和控制能力,而且能夠提高上下級公安機關、同級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與群眾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因此,警務體制改革創新,是公安機關社會管理創新的首要內容。首先,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以人為本。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創新警務體制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其次,減少層級管理,暢通上下溝通渠道。各地公安機關可以通過縱向上減少管理層級,橫向上精簡機構的方式實現公安機關的集約化運作。最后,加強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保証權力正當行使的重要條件。新時期的公安機關不僅能夠和敢於接受監督,還應積極構建讓外界參與監督的渠道,充分發揮群眾、新聞媒體、互聯網絡等媒介的監督作用。

  創新警務機制。良好的警務機制,能夠充分實現組織內部各機構之間、各個體間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警察機構內部人財物的資源優勢,充分體現警察機構的合力作用。因此,加強警務機制改革創新,是我國公安機關社會管理創新的關鍵。現階段,我國警務機制創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資源共享。面對紛繁復雜和瞬息萬變的社會現實和犯罪智能化趨勢,應當建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的信息網絡系統。通過強大的警務信息網絡,實現對大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最終實現警務信息的網絡化共享。二是拓寬各警種職能,實現警務聯動。面對日益多元化的社會公共安全需求和復雜的社會局面,單一警種已經不能充分適應社會需求,而且,單一警種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有限的警力資源。因此,實現既專業又多元的警種改革,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應打破條塊分割、部門分割的格局,實現各警務部門、各警種間的聯合互動,將分散的警力組成合力。三是發動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是全社會的共同職責。一方面應聯合社會各職能部門、社會組織參與到社會治安防控工作中來﹔另一方面,通過廣泛的宣傳,使更多的民眾關注和認同社會治安工作,編織一張遍布全社會的安全防護網。

  創新警務模式。警務模式是實現警務工作的有效方式。雖然我國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的警務模式,但創新警務模式是其面臨的共同任務。當前,我國警務模式創新主要應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實現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作為與群眾接觸最直接的公安機關也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實現由管制型警務模式向服務型警務模式轉變。二是實現由被動型警務向主動型警務轉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被動型警務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多元變化的社會環境,而且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也須建立在良好的事前預防機制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變被動警務模式為主動警務模式。三是優化社區警務模式。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社區將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構成單元,社區警務也將成為警務工作的重要模式。因此應在逐步完善當前社區警務模式的前提下,實現社區警務模式創新,強化社區內警務體系建設,實現社區警務與其他警務模式的協調配合。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