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社會

科學認識和積極培育健康社會心態

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1年10月11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社會心態是社會成員對社會生活現狀的心理感受和情緒反應,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既是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一個矛盾凸顯期。在這種形勢下,積極培育健康社會心態顯得尤為重要。

  正確認識當前我國社會心態的總體狀況

  我們黨十分重視培育健康社會心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們黨十分重視培育健康社會心態,並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豐富其內涵。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深刻分析人們的思想意識、精神狀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作出《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強調要樹立與改革、開放相適應的新觀念﹔1996年,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緊密聯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作出《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要著力消除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對人們精神生活的消極影響﹔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根據經濟社會的新發展新變化,作出《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等等。這些重要文件,為我們科學認識和積極培育健康社會心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當前我國社會心態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與此相適應,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揮,社會心態發生重大變化,人們的開放意識、進取意識、包容意識、理性意識更加強烈。總體上看,當前我國社會心態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社會心態,如仇官仇富、夸富炫富、悲觀消極、寡德少信、患得患失、不思進取等等。這些消極、不健康的社會心態,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阻礙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科學把握影響當前社會心態的主要因素。社會心態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當代中國正經歷著空前的社會變革。這種變革在給我國發展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尤其是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部分社會成員在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上產生了不穩定感,在生產環境、食品供給、社會治安等問題上產生了不安全感,而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容易讓一些社會成員對公共權力產生不信任感。還應清醒地認識到,社會心態的多元化是客觀的、必然的。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必然會有多元的社會心態與之相對應,這是社會心態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我們應深刻分析社會心態產生的社會基礎、發展的內在規律,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培育健康社會心態,努力克服消極社會心態。

  不斷探索培育健康社會心態的有效途徑

  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當前,我國社會心態中出現的一些偏差與問題,從根本上說要靠加快發展來調整和解決。隻有加快發展,在發展中轉變、調整、提升,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並分好,才能為解決各類社會矛盾和問題、培育健康社會心態提供基本前提,才能有效避免社會成員因資源短缺、機會稀少而產生的緊張、焦慮、不安等情緒,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研究和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增強其感召力、親和力、影響力。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鞏固全體社會成員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激勵人們滿懷信心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引導人們把個人價值追求和國家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進一步完善公共政策,努力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完善領導干部接訪走訪等各項制度﹔加強社區建設和管理,增強社會成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支持人民團體、各類企事業單位等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作用。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社會公正則社會心態平和、社會成員心理平衡﹔社會不公則往往導致社會心態失衡、社會成員心氣不順。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完善利益分配機制,逐步建立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在內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創造公平發展的空間和平台,讓社會成員能夠平等地參與社會競爭。

  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各類媒體都應始終堅持從事實出發,追求客觀公正,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進行失實報道,也不能為了迎合部分受眾的心理而刊播低俗無聊的信息,更不能為煽動公眾情緒而進行純粹的情感宣泄。特別應把握媒體分眾化、對象化的新趨勢,加強新興媒體建設,及時跟蹤網絡輿論,探索其形成與傳播規律,有效疏導群眾情緒、化解群眾矛盾,使新興媒體成為社會和諧的穩定器和減壓閥,為培育健康社會心態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執筆:劉月 宋屹)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