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經濟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比西方經濟學視野要廣闊

魯品越  2012年06月12日09: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新古典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批判的直觀唯物主義。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是對給定的存在者,也就是給定的事物、給定的人,理性經濟人和各種各樣的生產要素等,進行研究。研究他們外在的利益關系及利益最大化。在這種情況下,其所達到的最重要的狀態,就是平衡態。還有就是以實體為中心,像牛頓力學一樣,依據事物之間有萬有引力,然后產生這樣一個結構。

  然而,馬克思主義不是這樣,它依據的是人與世界、人與人之間的內在聯系,即勞動。這種內在聯系產生出的創造性過程表現在從內在的價值到外在的價格的過程,然后在此過程中產生出最后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比西方經濟學視野要廣闊。在此,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內在聯系——勞動——能創造價值?為什麼馬克思堅持認為隻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其原因何在?

  人與人之間的權利關系有三種:第一種是強制性關系,如政治軍事權力,是命令性的﹔第二種是人民的力量﹔第三種力量既不處於人們宗教心理的狂熱中,也不存在於某種政治強勢內,它是自由的,是自由的利益交換。那麼這種力量從何而來?我覺得這隻能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內在聯系上。那麼這種聯系又是什麼,這種聯系是在勞動中的互相聯系。對此,馬克思抓住了一條主線,即從價值到價格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所有制結構,是在各種權力結構中表現出來的,是社會關系結構力量的生產過程。

  我們再來看看社會經濟運行的過程。從根本上說,價格是由兩種力量共同分割產生的價值,這兩種力量一個是勞動,是社會力量﹔另一個是資本,實際上是過去積累的勞動。勞動力的價格一是工資,是人口再生產﹔二是資本,資本在這個過程中分割剩余價值,分割勞動力的使用價值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我們在這裡講的是生產資本,而不是金融資本。馬克思理解的整個資本的價值就是利潤,也等於剩余價值。這個過程產生了一個偉大的物質生產結構,同時也產生出了一個經濟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物質擴大再生產的過程。由於生產過程資本力量很強大,物質生產過程不斷地膨大,而人口生產過程是弱勢的,這就產生了兩個系統的不均衡,引發了無窮無盡的危機。

  在資本市場,資本分割剩余價值,各種資本還要分攤那個平均化的部分,到最后形成一個不平均化的過程,由此產生了競爭和壟斷。資本壟斷結構內在的各種復雜關系也就隨之生成了,同時產業結構的變遷也發生了。在所有制上面,隻要有人掌握了這個所有權,一旦進入市場就要分割價值,各種力量通過所有權來介入市場。這個現象在中國特別突出。因此,要使分割出來的剩余價值造成的偏離再重新以各種形式回到生產,就要貫徹以人為本的主題,回到全社會的勞動者身上。而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要面對的現實。

  面對上述問題,我們隻有依靠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分析范式,才有可能抓住要其害與本質,提出真正有效的解決辦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不是純學術研究,是既要在理論上進行深入探索以認識真理,又要密切結合實際以發揮其現實功能的研究。

  那麼,在我國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作用,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在我看來有如下幾點是值得重視的。第一,必須以我國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重大問題為中心,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標。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只是我們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它服務於當代社會現實,服務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另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接受檢驗,才能得到發展。第二,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執政黨,我們有條件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轉化為對當代現實問題的產生根源和發生路徑的實事求是的深層分析,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戰略思想與方針政策。而我們不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各種歷史條件下的某些論斷來匡正現實。第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並不排斥在此前提下充分吸收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以解決一些暫時性、局部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又要充分吸收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積極方面,以此來解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問題。

  總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隻有成為經濟決策的理論基礎,才能進入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得到檢驗與發展,並以此實現中國化、時代化與大眾化的目標。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將面臨更多深層次的問題,因而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解決的問題也將越來越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將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越發旺盛的生命力,成為滲透在我們時代社會生活中、引導我們前進的鮮活理論。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現代經濟哲學研究中心)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