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對現代性的研究非常重視,涉及多個學科。在有關現代性的研究和批判中,從傳統理論經濟學去打開思路的做法在國內學術界才剛剛開始。事實上,西方理論經濟學的傳統與現代性的構成有著一定的聯系。其中,有三個重要概念跟我們今天理解現代性問題有相關性。
世俗主義
韋伯曾經講過一句話:“現代資本主義精神,其實來自修道院歷史,自從尋求上帝的禁欲主義熱情離開修道院的歷史進入自然生活,就成了構造龐大的近代經濟秩序的宇宙精神動力。”對這句話的理解,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即世俗主義的發生,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客觀化顯現。一方面,是作為神性俗化的變更理念,這一點非常重要。並不是說中國今天要走西方的神性俗化,但我們從什麼轉向俗化這個問題作為理念確實值得思考。其在場性來自於教徒們對沖破傳統教義束縛的大膽企盼。另一方面,是作為實質性的價值變革理念,它的合法性存在來自於一種目的論的自然經濟向機械論的資本經濟進化的歷史必然性。這個事實的重要性在於,可以使我們發現,要想理解現代性的發生,絕對不可低估中世紀的神學關鍵思想的轉換。也就是怎麼樣從神性過渡到人性,而人性則更多地體現它的俗性。
理解的第二個層次是,從神性觀念向世俗觀念的轉變,意味著歷史的進步。中世紀的奧古斯丁第一個設定了人類歷史是怎樣從世俗之城走向上帝之城的,這裡面實質上是標定了一個道德的力量,人類歷史的進化就是道德力推動的結果。然而,中世紀后期從神性向俗性轉化的思想,標志著人類在理解歷史驅動力的問題上發生了重大變化。在人類欲望的牽引下,世俗經濟的發展導致歷史進步尺度事實的發現,也標志著歷史真正進入了現代性社會。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現代性即世俗性,純粹世俗的情欲和物欲一旦佔據支配世界的神聖位置,現代性才會加速自身發展的辯証運動。
經濟個人主義
經濟個人主義是解析古典經濟學乃至新古典經濟學的一個重要軸心,其應對西方現代性的生成負一定責任。這個命題通常有三種語義范圍:首先是作為一種學說,經濟個人主義既包含著對經濟自由的一種信念,又對文化上所給予的某種行為方式予以制度上的証明﹔其次是作為一種制度,經濟個人主義指的是一種建立在私有制市場、生產制約和交換自由的基礎上,以及個人自由和自利基礎之上的自發經濟制度﹔再次是作為一種方法論,經濟個人主義的要義是以個人經濟行為為基本分析單位,並把全社會的經濟和諧視為個人經濟行為社會加總的結果。
可以說,經濟個人主義與現代性的關系是不可忽視的。因為個人是現代性社會最基本的單位,而經濟個人主義是構成現代個人概念最重要的理念通靈和讀寫。一位學者在其《純粹現代性批判》一書中提到,“除去體制功能和角色功能以外,作為最高實在的自我概念正是現代性的靈魂”。然而,我們可以看到,先有經濟行為的個人主義發生,才會出現形而上學個人概念的抽象形式。因為個體不可能從一個草案、一個符號程序、一個范疇模具、一個可能世界中演繹出來。
近代的早期思想家們提出並討論個人主義概念,往往與近代市場經濟背景直接相關。沒有早期經濟主體性個人的涌現,就不可能出現諸如笛卡兒的主體性哲學命題。資本原始積累貫穿著貨幣向資本轉換的全過程,個人開始從偶發性的貨幣交換狀態向以貨幣作為投資手段與目的的市場經營狀態轉變。作為現代性靈魂的個人概念的確定,離不開經濟生活中個人方面與客觀方面兩者的不分離。應當看到,人類經濟生活在它最原初的形態裡面,個人方面與客觀方面兩者不分彼此。這種不偏不倚最終被一個貨幣關系,也就是一種交換關系緩慢地分裂成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即個人要素越來越從生產、交換環節中剝離出來。其間,人的個性自由得到釋放,個體自由隨著經濟世界的客觀化和去人格化而提高。
價值通約主義
現代性社會的最大特點就是人類從一種神性世界轉向一種物性化世界以后,找到了一個通兌世界的中介。而現在的問題是,世界是不是隻借助一個中介、一個符號就能把全世界所有的價值加以兌換。因此,價值通約主義顯示了人類主體性在世俗社會的一種張力,它以一種經濟符號兌換對象化世界的一切存在。
然而,價值通約主義與現代性的關聯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它通過對經濟價值作為主觀價值的客觀化,對於主體和對象之間的距離化產生影響。長期的無障礙的價值通約,客觀上帶來了主體意志的強化。二是永恆的資本觀念和商品世界可以自由兌換的原則,構成了近代形而上學對世界存在的絕對性理念的一種經驗証明。三是生活世界的物性化存在與精神世界被完整地通兌為物性世界的交換單位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當下社會,價值通約主義導致的現代性后果是顯而易見的。
今天的貨幣經濟,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貨幣已經成為現代經濟活動和生活的焦點、關鍵和要害。思想家們對現代性的批判,理應包含著貨幣經濟的哲學批判。貨幣先於現代性而存在,卻強力地推動著現代性的萌動和發生。現代性只是在貨幣經濟對現代生活施以重大影響的經濟事件中,才是成熟的,才能確認它的存在,是感性、被量度、被經營化切割、被認為是可交換的。因此,可以說貨幣符號特有的張力,構成了現代性社會不可或缺的能動的關系結構,其對象不僅是可交換的物品,而且有針對貨幣交換者周圍的機體和周圍世界的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說,貨幣使得現代性具象化為貨幣化生成世界,貨幣的交換過程已經被看成所謂超現實層面上的一種符號動作過程,它客觀上促成貨幣把世界重新分類,給人以某種自由和自我實現的感覺,但同時也招致了人類拒斥現代性的心理。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
(責編:秦華、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