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經濟

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思考

李碧宏  2012年04月09日10:55  來源:光明日報

  循環經濟是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優選模式,它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做到生產和消費“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環境無害化”,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水、土地、能源、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形勢日益嚴峻,面對這種情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可以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陸續頒布了《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制定了一系列促進企業節能、節材、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標准和管理制度。特別是中央提出加快兩個根本性轉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來,我國在推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與此同時,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和障礙。比如,各方面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尚缺乏足夠的認識﹔資源利用的指標和核算體系還不夠健全﹔有效的激勵政策、回收處理體系和合理的費用機制尚未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規還有待完善﹔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不夠,缺乏符合國情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等。因此,積極探索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有效措施,認真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是當務之急。

  發展循環經濟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提高資源生產率和降低廢棄物排放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進、市場有效驅動、公眾自覺參與的機制,逐步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有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和運行機制。具體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進一步深化可持續發展理念。傳統的發展觀偏重於物質財富的增長而忽視人的全面發展,簡單地把經濟增長等同於經濟發展而忽視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改變傳統的發展思維和發展模式,充分認識到資源對經濟增長支撐和約束的雙重作用,在發展思路上要徹底改變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片面追求GDP增長、忽視資源和環境的傾向,深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實現經濟增長向循環經濟方向轉變。

  第二,加快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加快高技術產業化,積極推進信息化,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傳統工藝,淘汰落后設備、工藝和技術。一方面,要遏制部分地區和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特別是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另一方面,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產業的發展。同時,還要根據資源條件和區域特點,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區域發展、產業轉型和老工業基地改造,通過土地、能源、水資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的綜合控制,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和工業生態效應,圍繞核心資源發展相關產業,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建設集中供熱和廢棄物集中處置中心。

  第三,建設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首先,結合投資體制改革,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對一些重大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並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特別是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給予貸款支持。其次,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研究並落實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和收費政策。通過完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利用水價、電價等價格政策的調整,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再次,制定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通過減免稅等優惠政策形成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的經濟補償機制,積極引導產業發展方向。

  第四,推進新型低碳、環保科技的研發推廣。科學技術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支撐。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重點組織開發和示范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綠色再制造技術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術等,不斷提高單位資源消耗產出水平,使污染排放量從正增長向零增長、再向負增長轉化,從源頭上緩解資源約束矛盾和環境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要積極支持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循環經濟的技術、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推行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引進核心技術與裝備。

  第五,建立健全企業資源節約管理制度。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是資源消耗、廢棄物產生和排放的載體。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引導企業樹立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意識,在商業目標和環境目標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在企業內要加強資源消耗定額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調動職工節約降耗、綜合利用的積極性。

  第六,加強循環經濟理念的宣傳教育。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事業,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大力開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把節約資源、回收利用廢棄物等活動變成全體公民的自覺行為,逐步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