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經濟

關注傳統優勢企業的轉型升級

賀立龍  趙玉民  2012年04月09日10:53  來源:光明日報

  “十二五”期間,無論是制造業改造提升,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都脫離不了傳統行業以及傳統工業企業的根基。探討如何推動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傳統行業結構提升,對於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的作用

  什麼是傳統優勢企業?筆者認為是歸屬於傳統行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具有經濟比較優勢的資源消耗性企業。這類企業大多集中在能源原材料工業、重型加工工業和國防工業領域,在資源、人才、設備、原材料、產品、市場以及經營規模效益上的競爭優勢明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過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企改革,這類企業在發展與變遷中,或者長盛不衰,或者轉型后重獲生機,或者優勢不再甚至消亡,但以其規模和技術實力,當前依然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力量。

  傳統優勢企業的轉型升級為什麼有利於帶動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於改造提升我國的制造業。我國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領域,老工業基地和“三線”企業等傳統優勢企業佔了很大比重,當前仍面臨結構不良、技術落后、制度陳舊、產能落后、配套不足、布局不佳等問題。從制度、組織、產品、技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傳統優勢企業再造,通過組織裂變和異地擴張,推進傳統優勢企業空間擴張和布局調整,並借助企業資源整合和兼並重組,可以優化行業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

  第二,有利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除通過政策扶持外,更要依托優勢企業、產業集聚區和重大項目,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作為科技資源豐富,創新傳統悠久的大中型企業,傳統優勢企業理應成為工業技術創新的主體。當前,由於體制或市場因素,傳統優勢企業在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上的“不連續創新”表現欠佳。如果突破不連續創新困境,發揮大企業“技術進步發動機”作用,傳統優勢企業可以實現由技術后發優勢向技術先發優勢轉變,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發揮重要的孕育與孵化作用。

  第三,有利於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的變革。作為舊的工業化模式的主要載體,傳統優勢企業曾一度成為落后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的代表。當前,傳統的國有大型能源企業集團是我國煤炭、油氣、電力以及新能源開發的主力軍,可通過轉變能源生產方式,發展安全高效煤礦、清潔高效電力,加大石油天然氣開發,轉型風電等新能源生產,形成多元清潔發展的能源產業格局﹔通過戰略性重組和調整,優化能源開發布局,打造國家綜合能源基地。行業觀察表明,傳統企業進軍風電等新能源行業已成大勢所趨,而在轉型新能源方面,傳統大型國企已經走在了前面。此外,傳統優勢企業節能降耗成效,也關系著我國能源利用方式的轉變。

  第四,有利於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傳統優勢企業既是工業化的主要力量,又是信息化的重要載體,其加快信息化改造,推進“兩化融合”,將成為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保証。研究顯示,信息化可使勞動生產率提高10%—30%,庫存降低30%—60%,流動資金周轉速度提高60%—200%,新產品開發周期縮短70%,並能大幅節能降耗、減少污染,降低成本。當前,我國傳統優勢企業主要是集中在冶金、機械、化工、建材、紡織等工業領域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正通過“信息化改造”和“兩化融合”實現新型工業化生產和現代化經營,實現國際競爭力的大幅提升。此外,國有控股信息基礎建設企業,其前身大多是傳統國有通信企業,它們進一步的轉型發展將助推我國的信息化進程。

  如何推進傳統優勢企業的轉型升級?

  首先,應明確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的目標。傳統優勢企業肩負著新型工業化和產業現代化的歷史使命。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既是現代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效益、持續成長的自我選擇,又是當前我國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客觀要求。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應樹立“自我發展”和“產業助推”的雙重戰略取向,由此引申出雙重目標,其一是實現企業轉型與成長,包括市場與產品結構、科技與工藝、制度與管理的全方位創新,實現企業績效提升和可持續經營﹔其二是推動工業現代化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體現為主導制造業改造提升、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帶動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引導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上述雙重目標不是對立和割裂的,而是有機融合於我國新型工業化全過程。

  其次,找到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和機制。傳統優勢企業建成於計劃經濟時期,受傳統體制或陳舊經營方式影響較大,拖滯著其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效率提升、持續成長和產業主導力的發揮。但同時,傳統國有大中型企業所擁有的資產、規模、技術乃至企業文化(如講奉獻、向心力和吃苦耐勞精神),都值得繼承和依賴。因此,這些企業的轉型升級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堅守有時代價值的“傳統優勢資源”,發揮其在產業升級中的戰略主導力,形成推動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的合理制度和長效機制。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重慶師范大學政治學院)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