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從制造業內部分離、獨立而發展起來的新興服務業,本身就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實體經濟主體的制造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基礎,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而生產性服務業以其高度的創新性、廣泛滲透性、深度產業關聯性和效率倍增性等優勢,支撐和促進制造業優化升級。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提升制造業的知識和技術含量。我國已成為世界工廠,但中國制造面臨創新不足和附加值低下的現實矛盾,日益受到內部的資源環境制約。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能夠增加制造業的知識水平,擴大制造業的贏利能力,為制造業帶來較高的外部性知識收益。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深化制造業分工、降低產業鏈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隨著制造業分工的深化,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以往由企業內部提供的服務不斷被分割並外包給專業服務企業,使制造企業集中精力於制造和生產環節,並能夠獲得更專業更高質量的服務,不僅有助於企業降低不同環節的生產成本,更能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隨著圍繞制造業產業鏈不同環節的服務體系的完善,生產性服務業能夠為制造企業提供從產品立項到產品營銷與服務的全方位支持,並提高企業其他要素的生產效率。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我國在國際產業鏈條中處於中低端,直接獲益相對較少。其原因在於跨國公司憑借其高水平的研發和市場營銷能力控制了全球生產網絡和價值鏈,取得了支配權。盡快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水平,有助於解決我國工業價值鏈關鍵環節的缺失,推動從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大大降低經濟增長對資源投入的依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我國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協調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商務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和升級,有利於提高制造業的外向度,擴大產品出口,並推動我國生產供給結構優化,提升出口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和非價格競爭力,從而擺脫主要依靠價格競爭的不利局面。同時,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的增強,將有利於我國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擴大服務貿易出口,促進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協調發展,減少貿易摩擦,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我國已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從多國的發展實踐看,以生產性服務業為引領的服務業將進入加快發展階段。要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努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通過生產性服務業的大發展來壯大實體經濟實力,調整實體經濟結構,提升實體經濟發展質量。
第一,深化生產性服務業市場化改革。由於體制和政策的原因,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准入門檻較高,管制多、市場化程度低等問題突出。對此,要深化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推進服務業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深化壟斷性行業改革,推進服務業社會化改革,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准入制度,引入競爭機制,鼓勵非公有制經濟進入生產性服務領域,健全服務業標准體系,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第二,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體系。稅收不合理及生產要素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是制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結合增值稅改革,完善稅收制度,建立有助於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稅收體制。對具備一定規模的技術研發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給予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生產性服務企業用電、用水、用熱、用氣等與工業基本同價。工業企業退出的土地優先用於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產性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加大生產性服務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支持力度,完善保障機制。
第三,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發展。支持生產性服務企業以制造業需求為導向,針對企業的共性需求,提供社會化、專業化的公共服務。鼓勵引導工業企業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經營模式,整合和重組服務流程,著重抓核心競爭力,推動工業上下游服務環節外包,提高生產性服務的市場化程度。大力實施服務型制造戰略,提高核心科技的自主研發水平,支持企業向中間產品、關鍵零部件產品的生產及銷售等中端環節延伸,並適時向產業鏈條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環節延展,推動價值鏈逐步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關鍵核心服務環節為中心轉變。
第四,引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要通過規劃布局、政策引導和必要的財政支持等手段,支持生產性服務業區域性聚集。依托工業產業園區、工業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科技研發、信息咨詢、檢驗檢測、商務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搭建各種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構建區域性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引導中心城市建設各類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強化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依托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優勢,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品牌化發展。
第五,積極穩妥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開放。要抓住新一輪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機遇,積極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培育一大批具備國際化水平的服務供應商,加快實現服務業跨越式升級。積極穩妥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吸引國外中高端服務企業,發揮其競爭和示范效應,促進服務業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務。大力吸引海外服務業人才,積極引進國際服務業新理念、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在技術法規、標准、認証體系上與國際市場逐步接軌。支持服務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分工協作。積極擴大服務貿易出口。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