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是重要的政治現象,也是在尋找政治因果關系時必須考慮的重要解釋變量。因此,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學學科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政治學中最有實踐意義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也是成果最豐富的研究領域之一。
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的淵源與譜系
在西方思想史和學術史上,對政治文化的研究源遠流長。英格爾哈特在追溯現代政治文化研究的歷史淵源時,曾列舉一系列裡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和成果,包括亞裡士多德的《政治學》、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阿道爾諾的《威權人格》、拉斯韋爾的《民主性格》、斯托弗的《共產主義、一致性與公民自由》、羅基奇的《開放和封閉的精神——對信仰系統與人格系統性質的調查》等。此外,一些學者還將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列入其中。與當代科學化的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政治文化研究相比,這種研究在方法論上被視為“非科學的”,但也有其重要價值。
根據布林特教授的梳理,西方政治文化研究可分為三大譜系,即法國的社會學譜系、德國的文化哲學譜系以及美國的政治科學譜系。法國的社會學譜系開始於孟德斯鳩,經過盧梭、斯戴爾、貢斯當、基佐以及托克維爾的發展而成為一個重要流派,這一流派強調從社會宏觀背景的差異去理解各國政治文化的差異,進而理解各國政治制度的差異。德國的文化哲學譜系開始於康德,經過洪堡、黑格爾、馬克思和韋伯等人的發展而成為一個重要流派,這一流派強調解釋學的傳統,強調政治文化並不是對客觀社會現實的抽象反映,而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象征、圖騰長期積累的產物,強調從解釋學的角度去理解一個國家政治文化的歷史由來。美國的政治科學譜系開始於阿爾蒙德與維巴的開創性研究,這一譜系主要通過實証的、科學的方式來研究政治文化,從而克服了傳統政治文化研究的弊端,其主要成就是以對各國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觀念調查為基礎,進而對各國的政治文化進行精確的科學測量。
當代政治文化研究的新進展
當代政治文化研究以美國的政治科學譜系為主流。1956年阿爾蒙德正式提出“政治文化”概念,1963年他又與維巴合作出版了《公民文化——五個國家的政治態度和民主制》,此為當代科學的政治文化研究,亦即跨民族抽樣數據研究的開端。早期的政治文化研究取得豐碩的成果,包括英格爾斯的《人的現代化》,派伊的《中國政治的精神》,斯裡德曼的《人格與民主政治》,英格爾哈特的《靜悄悄的革命——變化中的西方公眾的價值與政治行為方式》,本菲爾德的《落后社會的道德基礎》(The Moral Basis of a Backward Society)等。
進入197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受到理性選擇理論和新馬克思主義等左翼思潮的批評和挑戰,許多學者批評它保守、靜止、簡單,存在文化偏見和文化決定主義傾向,低估社會結構和權力結構的作用,不具有解釋力和預見性等。政治文化研究一度走向衰落,退居政治學的邊緣。但是,從1980年代起,政治文化研究經歷了從“回歸”到“復興”進而走向繁榮的過程。英格爾哈特在1988年最早使用了“政治文化的復興”這一概念,而后H.J.威爾達、阿爾蒙德和布林特等人也肯定了政治文化復興的到來。復興后的政治文化研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一大批有影響、有重大原創性貢獻的成果問世,這包括:英格爾哈特的《發達工業社會的文化轉型》、《現代化與后現代化:43個國家的文化、經濟與政治變遷》、《神聖與世俗——世界范圍的宗教與政治》(與諾裡斯合著),英格爾斯的《國民性》,尤斯拉納的《信任的道德基礎》,帕特南的《流動中的民主政體——當代社會中社會資本的演變》、《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使民主運轉起來——現代意大利的公民傳統》,布林特的《政治文化的譜系》,狄百瑞的《亞洲價值與人權:儒家社群主義的視角》,戴爾蒙德的《發展中國家的政治文化與民主》等。
總的說來,當代政治文化研究關注政治系統的內在心理層面,強調政治文化是決定政治主體的行為准則和支配其政治活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治文化對於了解一個國家正式制度框架下的政治行為,理解歷史上一個國家特殊的發展模式,都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政治文化研究還特別與政治發展和民主化研究有密切關系,它與經濟發展、公民社會、國際環境、政治戰略、政治精英等一起,構成解釋一個國家政治發展和民主化進程與模式的重要的自主性變量。
政治文化研究的中國意義
在中國,自19世紀末起,學者們在討論中西文化關系、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民性”時,也大量涉及政治文化的內容。對於當今中國而言,政治文化研究更有其特殊的意義。
中國作為世界上獨特的文明,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單元,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形成獨特的民族性格和政治文化。在當代社會政治轉型時期,中國獨特的政治文化在現代化潮流沖擊下發生了何種變化?變化的方向是什麼?它對於政治發展和現代公民文化建設會產生何種影響?這些都需要當代學者作出科學的調查和分析。隻有對中國社會的文化心理、政治態度、價值觀念的分布狀況和變化趨勢了然於胸,才能明確中國政治發展的目標和道路選擇,才能積極有效地推動現代公民文化的發展。但是,目前中國的政治文化研究仍然以學者的觀察、粗糙的文獻分析為主要手段,以對傳統政治文化的闡釋性研究為主要內容。這種研究雖然富於學理性和啟發性,但是,沒有科學的量化數據為基礎,也缺少實際操作性,尚不足以為當前政治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持。
立足於中國政治實踐發展的實際,為了推動我國的政治文化研究,需要借鑒西方的研究方法、理論和經驗,為國內學者的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學術資源,這將有利於促進中國的政治文化研究走向繁榮,貢獻出一批與中國政治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獨特性相稱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責編:秦華、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