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作為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先進性的重要標志,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石。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加強黨的群眾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証,是我們迎接挑戰、開創未來的重要法寶。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及其政黨的核心理念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全部歷史。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這徹底顛覆了以往階級社會把人民群眾視為社會底層、統治者壓榨對象的謬論﹔有力駁斥了資產階級思想家既主張“天賦人權”,又認為人民群眾缺乏理性、不能正確行使權力,需要通過契約把權力讓渡給社會精英階層的怪論。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誕生和運用,開創了人類社會發展學說的新境界,成為無產階級解放自己、奪取革命勝利的思想支撐。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凸顯中國共產黨人奮斗進取的根本立場。90年來,中國共產黨正是堅定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勇敢擔當起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不斷發展壯大。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從群眾出發就好辦。”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胡錦濤同志進一步強調,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和公仆意識,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准。9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需要中成就黨的事業,人民群眾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成為當代中國面向未來的鮮明旗幟。現階段,我國社會變革空前廣泛,黨的執政環境深刻變化。伴隨黨領導人民取得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我國也進入了改革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外部局勢復雜多變,廣大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迫切、行使民主權利的願望更加強烈、享受高質量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突出。在新形勢下,我們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極端重要性、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極端重要性、用手中權力服務人民的極端重要性,強調必須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創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科學思想
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關系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搞清楚馬克思主義對人民群眾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觀點,深刻認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弄明白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當代中國的科學繼承和與時俱進,切實尊重人民群眾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主體地位。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體現為人民群眾實踐主體觀。人民群眾的需要、意志和行動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們的生產生活實踐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主流。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客觀的基本實踐,他們也自然成為社會實踐的主體,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體。我們黨在90年奮斗歷程中,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主體,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最廣泛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黨的主張、決策和部署在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得以貫徹,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偉業。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體現為人民群眾認識主體觀。實踐出真知,群眾生灼見。任何科學理論都源於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脫離實際的謬誤和空想都逃不過群眾的眼睛。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意見看法、覺悟程度直接決定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認知水准。毛澤東同志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群眾認識事物、探求真理、孕育智慧的主體作用,更加自覺主動地以人民為師、向群眾問計。我們黨在90年奮斗歷程中,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觀點,認真總結群眾經驗,善於集中群眾智慧,把握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正確方向,領導群眾不斷前進。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體現為人民群眾利益主體觀。追求利益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動因。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人民群眾創造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生產生活資料的過程,也是創造歷史的過程。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財富的享有者。不尊重人民群眾的利益主體地位,就會阻礙社會發展進步,終將被人民拋棄。我們黨在90年奮斗歷程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體現為人民群眾權力主體觀。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都屬於人民。權力順應民心,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就會得到鞏固與發展﹔否則,終將為新興的、革命的進步力量所奪取。在社會主義國家,權力不再為少數人所把持、用於壓迫人民群眾,而是為人民群眾所掌握、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我們黨在90年奮斗歷程中,始終堅持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不斷致力於尊重、維護和發展人民民主權利,不斷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體現為人民群眾價值主體觀。人民群眾最直接地感知客觀世界、體察時代變遷和推動社會進步,因而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最有發言權、最有決定權。再完備的理論、再進步的觀念、再先進的事物,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認同、掌握和運用,都會失去現實意義,難以呈現其應有價值。人民群眾是價值判斷和價值實現的主體,人民群眾的需要及其滿足程度是價值評判的依據和標准。我們黨來自人民群眾、代表人民群眾,必然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行使權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准。我們黨在90年奮斗歷程中,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全部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把是否踐行黨的宗旨作為檢驗領導干部黨性是否堅強、作風是否優良的首要標准。
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
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價值取向和多層次的利益訴求,我們隻有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順利完成本世紀上半葉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兩項“大考”,向著黨和人民的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闊步前進。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每一位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用密切聯系群眾、熱情服務群眾的良好作風和工作業績造福人民,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各級黨政機關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領導干部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堅持權為民所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決不能把權力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私利的工具。應適應新特點新要求,健全聯系群眾制度,創新聯系群眾方式,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在密切聯系群眾中增進對群眾的感情、增強服務群眾的本領,切實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工作。應把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和基層干部的基本職責,使基層黨組織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斗堡壘。
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歸宿。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大力發展人民民主,引導人民群眾自覺發揮主人翁作用。領導干部應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主體,堅持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詢,查找發展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遵循發展規律,按照人民群眾的願望拓展發展空間,根據人民群眾的意志把握改革契機,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各級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隻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應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虛心向群眾學習,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接受群眾監督,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滿足人們的發展願望和多樣性需求﹔堅持用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衡量一切決策,決不能讓鮮花掌聲淹沒群眾意見、讓成績數字掩蓋矛盾問題、讓發展成就麻痺憂患意識﹔始終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兼顧廣大群眾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既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又堅定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努力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認真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訴求。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們黨90年來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這一點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應始終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善於從人民群眾的探索認知中汲取營養,豐富完善黨的主張,確保黨在社會深刻變革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做群眾的小學生,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之中﹔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確保決策科學理性而又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