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成功指導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正確航向。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就是中國人民唯一歷史選擇的勝利,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
隻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轉折,在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統治者的雙重壓迫下,為挽救中華民族、解救中國,各種政治力量提出了種種解救方案。然而,從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到辛亥革命,盡管每一次都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或多或少推動了社會進步,但一次一次又歸於失敗,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中國人民選擇俄國人所走的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選擇馬克思主義指導,是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武器與中國人民的物質力量結合在一起,轉化成巨大的、革命的能動力量,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必然邏輯。
一定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革命到底怎樣搞,中國道路怎麼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現成的答案。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由於理論准備和斗爭經驗不足,曾走過彎路,尤其是1927年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1934年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造成中國革命幾乎瀕臨絕境。毛澤東同志領導全黨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論勇氣,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國國情、科學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大膽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我們黨經過28年艱苦奮斗,帶領人民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立了新中國,開辟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紀元、新時代。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黨領導各族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從此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為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必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
早在建國前夕,毛澤東同志展望黨的執政使命,充滿豪情地宣告“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建國后,鑒於蘇聯在建設中暴露出的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造性地提出必須摸索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毛澤東同志領導全黨關於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的歷史經驗和理論認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理論前提,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大力倡導解放思想,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問題,第一次比較完整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對國內發生嚴重政治風波,國外發生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驟然陷入低潮,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推向前進。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迎難而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思想,繼續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進一步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新時期以來,我們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緊緊圍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相繼推出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形成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繼承並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飛躍,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歸根到底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回顧90年的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兩次歷史性飛躍,取得了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三個偉大成就,從中,我們可以得出許多重要啟示。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與精髓就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持馬克思主義,說到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實行黨的正確領導,關鍵在於是不是以馬克思主義作指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關鍵在於是不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關鍵在於是不是貫徹落實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隻有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才能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第二,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學風問題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態度問題。如果學風不正,把馬克思主義變成教條,脫離實際,就會給黨的事業帶來災難性的危害。作風問題是學風問題在工作上的具體化。聯系實際最根本的就是聯系群眾實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就要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全黨樹立了優良的學風和作風,才能做到實事求是,才能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和密切聯系群眾,必須密切聯系不斷發展的實踐,永不脫離群眾,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人民群眾永遠追求進步,實踐永無止境,理論創新也就無止境。90年來,我們黨努力開創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歸根到底,是科學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這一核心問題。因此,一定要在群眾實踐活動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