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經典著作,隻有回到馬克思、恩格斯當時闡述這些理論的歷史語境,才可能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方法論和戰略思維——
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的發展中一直伴隨著“是否過時”的爭論,同時,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研究中,也出現了“貼標簽”、“淘寶式”研究等現象。對此,我們應該怎樣來看?在社會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之間是怎樣一種關系?
馬克思主義是勇於直面每一時代重大問題的批判性理論
我一直認為,馬克思主義不是一種實証科學,不是一種給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一種直面現實的、不斷同每一時代直接對話、總是勇於直面每一時代重大問題的批判性理論,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造性和現實性的根本之所在。馬克思當時面臨的問題很多,核心問題是資本主義問題。市場經濟必然要用資本逐利的本性來激發發展的活力,但是若沒有一種力量來制約資本的負面效果,社會就有可能走向崩潰。而資本主義恰恰沒有這種制約力量,所以馬克思判定資本主義會走向滅亡。我們今天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就是要在充分發揮資本和市場的動力機制的同時,運用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價值優勢來制約資本的負面作用。在這一點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金融危機時,很多人回過頭去讀《資本論》。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新變化正是因為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才產生的。英國學者伊格爾頓在他的新著《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中說,馬克思主義很像醫生,人們在身體好的時候常常看不到它的作用,但是一旦資本邏輯發瘋的時候,馬克思主義就會發揮它特有的批判作用。所以金融危機時,很多人會回過頭去讀《資本論》。
伊格爾頓強調,今天資本主義越穩定,越証明馬克思理論的價值。必須承認,資本主義世界確實發生了很多變化: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延續了其生存力;同時,資本主義也在許多方面進行了自我調整。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新變化正是因為其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才產生的。
理論能不能面對現實,在於它在面對新的現實和新的問題時有沒有創新的能力
雖然馬克思的某些具體結論可能過時了,但是他的價值立場並沒有過時。資本主義制度依然沒有辦法約束資本的貪婪。去年美國爆發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是例証。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今天國與國之間的差別也是空前的。那些國家之所以落后並不完全是其自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全球化進程中發達資本主義霸權的結果。這些恰恰証明了馬克思當時的批判沒有過時,資本主義無法超越其自身限度。
看一種理論能不能面對現實,不在於這種理論有多少具體結論能解決今天的問題,而在於它在面對新的現實和新的問題時有沒有創新的能力。例如,有些問題可能馬克思、恩格斯當年沒有涉及到,但如果我們能從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價值立場上,推論出理論觀點來應對今天的現實,那同樣是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創造力。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摳字眼,進行“淘寶式”研究,不是正確的研究方法
有些人喜歡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變成幾個普遍適用的具體結論,但是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們從來沒有拿一個理論教條去套用所有的現實,恩格斯晚年就明確反對這種“貼標簽”行為。現在有些人對現實的了解不夠深入,卻總想拿理論去套,一旦套不上,就認為這種理論不管用,就扔了。事實上,馬克思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標簽。正如恩格斯所說的,我們的理論研究必須回到歷史與現實的豐富性之中。
一種理論隻有自身具有創造力,才能自我發展、自我再生。有些理論不具有創造力,隻能另起爐灶,而馬克思主義理論卻具備這種創造和創新能力。所以,我一直反對“淘寶式”研究,即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摳字眼,試圖找些管用的條文和字眼。這不是正確的研究方法,沒有從根本立場出發。
所謂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很難讀,其實是個誤解
在當今社會,不可能要求所有人以同樣一種態度來對待理論、對待經典著作。但是,當社會遇到問題的時候,人們總是需要一種理論來指導、來解疑釋惑。馬克思主義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這種理論需求,並通過各種渠道影響其他人。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所謂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很難讀,其實是個誤解。如果仔細去讀,你會發現這些經典著作比我們現在的一些理論著作要好讀得多。經典著作從來沒有條條框框,總是針對一個具體問題來談。有些人從來不讀,卻想當然地認為難讀,還有些理論家故意把理論問題弄得艱深,這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本意。我們需要經常讀經典著作,回到馬克思、恩格斯當時闡述這些理論的歷史語境,知道他們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針對什麼樣的問題,表達了怎樣的價值立場,隻有這樣,才可能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方法論和戰略思維。
(責編:秦華、張湘憶)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