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理論

用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是執政黨的政治責任

  2012年06月11日09:55  來源:光明日報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1周年之際,回顧總結黨領導意識形態建設的寶貴經驗,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價值觀的傳承者和弘揚者,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者和踐行者。始終不渝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民族精神、主導時代風尚,不斷提高領導和駕馭意識形態的能力,是黨執政的重要經驗,也是我們黨肩負的政治責任。

  價值引領體現了我們黨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自覺。差異性是社會存在的客觀現實,多樣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異質性越是增強,社會思潮越是多樣,思想文化越是多變,越需要主流價值觀的引導,越需要主流意識形態的統領,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也是社會文明向上的要求。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維系社會團結、促進社會進步,是執政黨的執政目標,更是政治責任。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執政黨歷來都是階級利益和國家利益的代表者,同時又是全社會精神力量的化身和支柱。如果沒有精神力量支撐,主導價值缺失,一個國家便失去了強國興邦的主心骨,一個社會便失去了凝心聚力的靈魂,一個民族便失去了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園。一旦精神無所歸依、靈魂無處安附,人們就會無家可歸。大量事實証明,西方價值個體主義、相對主義、自然主義、虛無主義、懷疑主義等是導致社會有機團結斷裂、社會周期性或持續性動蕩的重要原因。西方自然主義所持守的“什麼都行”的觀點,表面上似乎是公正的。實際上,毫無原則、不分良莠地對待一切文化現象和觀念,是對落后、庸俗、有害文化現象和觀念的放縱﹔對先進、高雅、健康文化現象和觀念的侵害。道德相對主義認為價值是相對的、主觀的、個人的,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同樣正當,都可以遵循各自不同的道德規范和道德標准。各行其是,必然導致信仰危機、價值混亂和無政府主義。所謂“非意識形態化”、“價值中立”、“去政治化”,不過是掩耳盜鈴之舉,他們口頭上否認“一元價值主導”的普遍規律,而行動上卻企圖以“普世價值”主導整個世界﹔表面上攻擊別國是“文化專制”,實際上卻竭力在世界范圍推行價值專制﹔對己無視和粉飾本國人權劣跡,對人卻充當人權法官、推行他們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的制度和標准。事實上,資本主義社會在指導思想一元化的問題上一刻也未放鬆過。披上自由主義外衣並不會改變資本主義社會指導思想一元化的本質,這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虛偽和特質。社會主義不同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就是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元化原則,堅定不移地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這是規律,也是任務和責任。

  價值引領是我們黨永葆先進、執政興國的重要途徑和政治優勢。思想理論、價值觀念和精神境界上的先進是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體現,“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價值整合是治國安邦的固本之策,提高價值引領能力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回望中國共產黨91年的偉大歷程,黨之所以帶領億萬人民團結奮斗、眾志成城、攻堅克難,開創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前所未有的偉業,推進了綜合國力前所未有的增強,謀求了人民群眾前所未有的幸福,成就了社會主義中國前所未有的輝煌,就在於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對科學理論的堅定信仰、對共同理想的堅定信念、對精神家園的執著堅守、對意識形態的堅強領導。黨執政6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既開辟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又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內在價值取向和精神之魂,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戰略任務,積極探索用核心價值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中立主導、把方向、謀共識、強支柱,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重要原因,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無比優越和無窮魅力,體現了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政治優勢。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各種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的發展趨勢日益凸顯,如何打贏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擴大主流意識形態影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關系人民根本利益,關系黨的執政安全,關系國家前途命運。因而,政治優勢隻能加強,不能消弱。

  價值引領要旗幟鮮明、劃清界限。在社會主義社會裡,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褒揚什麼、貶斥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理直氣壯、毫不含糊。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証明,越是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越要旗幟鮮明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旗幟鮮明地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旗幟鮮明地抵制錯誤思潮的影響、滲透和侵蝕。要敢於和善於做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敢於和善於拿起批判的武器,劃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各種錯誤思潮的思想界限。當前,尤其要劃清“四個重大界限”,即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此外,還要努力分清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界限,歷史反思與歷史虛無主義的界限,向西方學習與全盤西化的界限,文化交流對話與文化殖民主義、文化帝國主義、文化霸權主義的界限,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與文化保守主義、文化民族主義的界限,尋求人類價值共識與“普世價值”的界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新自由主義的界限,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與新國家干預主義的界限,尊重個人價值選擇與道德相對主義的界限,尊重勞動價值、滿足正當物質利益與拜金主義的界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與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的界限等等。通過劃清界限,提高抵御各種錯誤思潮、腐朽思想文化影響和侵蝕的自覺性,更好地凝魂聚氣、強基固本。

  價值引領要遵循規律、講究科學。引領不是命令、不是壓服,而是要遵循人類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研究社會思潮的社會基礎、生成機理、傳播規律,預測社會思潮的發展趨勢,增強引領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引領的科學化水平。要正確處理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一是主導性與包容性的關系。主導不是強求一律、抹殺差異,包容也不是放棄原則、一味放縱,而是要在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謀共識、多變中求認同。二是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系。把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建設共有精神家園與提升個人精神境界、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與解決實際利益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讓人們在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三是先進性與廣泛性的關系。把價值理想的先進性與價值實踐的務實性、社會大眾的思想道德水平與精英群體的價值追求、對社會的廣泛性要求與對部分群體的先進性要求統一起來,講究價值要求和實踐的層次性,注意價值體系建設的漸進性,加強價值規范的明示性。四是思想教育與加強管理的關系。一方面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活動,在貫穿、融入、滲透上下工夫。另一方面,又要加強制度建設和日常管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到制度設計、政策法規制定和社會管理之中,真正使核心價值體系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強化陣地意識,突出加強傳播媒體、文化市場、講座論壇等管理,加強輿情監控、分析和研判,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堅決抵制錯誤思潮的滲透和蔓延。五是管理引導與發揚民主的關系。科學把握加強管理與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的關系,大力營造既穩定有序又生動活潑,既積極健康又寬鬆和諧的氛圍,不斷提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科學化水平。

  (執筆:李毅、李清華 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