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理論

會話分析:探討言語交際背后的社會秩序

於國棟  2012年06月05日15:5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會話分析(Conversation/Conversational Analysis or CA)是20世紀60年代由Harvey Sacks、Emanuel Schegloff和David Sudnow等人在繼承Erving Goffman的社會學分析方法,廣泛吸收語言學、人類學等社會科學領域知識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的社會學研究方法。該方法以人類的言語交際為出發點,探討人類言語交際背后的社會秩序。

  錄音技術促進會話分析方法出現

  會話分析方法形成的技術因素是錄音設備的出現。錄音技術使得保存人類交際的全部細節和反復傾聽錄音內容成為可能,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研究者避免片面性和主觀性。會話分析已經成為一種研究人類言談應對的有力方法,它從話輪設計、序列組織、優先結構等角度所揭示的社會現象和社會規律具有鮮明特征和獨特魅力。

  會話分析最大特征是尊重語言事實

  會話分析認為,人類行為是理性的、有意義的,人類對這些行為的產生和理解來自他們共享的有關社會生活的知識和方法。會話分析研究的目的是解釋交際者共享的社會行為和理解他人社會行為的方法。

  會話分析研究有三個基本點:一是交際者如何產生自己的社會行為和理解交際對方的社會行為﹔二是會話分析研究者須確立平凡的社會現象也值得深入探討的研究理念﹔三是會話分析研究的對象為自然情景下發生的言談應對的錄音、錄像材料及其轉寫文本。會話分析研究的兩個主題是范疇和序列組織﹔會話分析的特征就是對人類在交際中的具體做法和細節的尊重和關注,這是其開展研究的前提。Schegloff和 Sacks認為,會話分析就是一種精致、經驗、形式地描述社會行為細節的自然的觀察性學科。

  醫患交際值得關注

  目前,國際上會話分析的研究熱點是機構性言談應對與社會服務。機構性談話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生活服務,而最具代表性的是醫患交際。最早以真實錄音為基礎對醫患交際進行大規模研究的是Byrne和Long。他們於1976出版Doctors Talking to Patient一書,把醫患交際納入研究視野,研究領域涉及社會學、醫學、語言學等。現有的從微觀分析角度運用會話分析方法對醫患交際的研究包括三方面:醫療就診的整體結構﹔醫療就診過程中各項活動和任務得以實現的序列結構﹔組成上述各序列結構的話輪是如何被交際者設計的。具體的研究課題涉及醫生如何引導患者表述憂慮和症狀,患者如何陳述自己的就醫理由、發現病情經過,如何看待自己的疾患,以及醫生如何對此給予回應,醫生如何給出診斷結果和患者對此的反應,診斷結果的性質與診斷給出之間的關系,醫生和患者如何協商選擇診療手段和方式等。

  信息不對稱是言談應對發起的前提

  認知科學也對會話分析研究產生了影響。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12年第1期專門探討了知識論與會話分析研究的關系。John Heritage從多個角度回顧了信息不平衡與序列組織的關系問題,認為交際者之間存在的信息或知識方面的不對稱是言談應對發起的前提。言談應對發起的狀況有兩種:一種是序列的發起者不掌握某種知識,這樣的發起通常表現為提問﹔另一種是序列發起者掌握了某種知識,這樣的發起通常表現為告知。交際者之間存在的知識不平衡是序列組織建構的發動機。此外,對於會話常規的研究依然在進行,該類研究主要分析在某種具體語言中,交際者通常使用何種常規語言結構和語言成分來執行某種特定的社會行為。比如Curl和Drew研究發現,英語中能夠執行“請求”這一社會行為的語言結構和語言成分很多,最常用的包括“Can/Could you...”和“I wonder if...”等。我們普遍認為后者比前者更加禮貌,但是會話分析研究卻發現:交際者在具體的語境下究竟選擇哪種語言結構,取決於交際者是否有權力發出某種請求,如果交際者認為自己於交際對象的社會關系賦予了他提出請求的權力,那麼他就會使用“Can/Could you...”﹔反之,則會選擇“I wonder if...”。

  會話分析研究發展到今天,越來越體現出跨學科發展的趨勢,研究手段也越來越豐富。會話分析是一種特殊的研究手段,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會話分析研究者,必須經過嚴格培訓,才能真正利用會話分析研究人類的言語交際。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外國語學院)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